六月的北京显的有些燥热,或许我们每个人的心里都在期盼一丝丝清凉,适逢其时,余秋雨自上海远方而至,录象的当天居然下起了雨,谁造就了余秋雨(转)。老实说,我开始就为录他这期节目捏了一把冷汗,作为一个倍受争议的人,他的文化底蕴究竟够不够深厚?这是一个问题,观众期望甚高,他能不能满足他们?则是另一个问题。
余秋雨的出现是一种必然,余秋雨的走红也是一种必然,因为人们对于文化艺术的渴望,也因为市场对于文化艺术的冲击,或许还有种种的原因。.很多时候我们还搞不清明星与艺术家的区别,搞不清大众文化与文化的区别,搞不清时尚与美的区别,我们不是把它们混为一谈,就是容易歌颂前者而摒弃后者。
论成就,余秋雨可划入被"文革"耽误的一代人中,历年以来,他出版了学术专著《戏剧理论史稿》等四部,散文集《文化苦旅》、《文明的碎片》、《秋雨散文》、《山居笔记》和《霜冷长河》等数部。这些单行而又风行的散文集内容多有交叉,文学评论界已形成较为一致的看法:余秋雨的散文集一集不如一集,整体水平呈极为明显的滑跌趋势。论学养有人说余秋雨中学尚可,西学薄弱,即便是在尚可的中学方面,也有许多贻笑大方的破绽和纰漏。论才力,余秋雨的"大文化散文"有的篇张(如《风雨天一阁》)能化腐朽为神奇,文思绵密如锦,可谓才识俱胜;但又如《苏东坡突围》则显的是那么的力不从心。论诗外工夫,很多人说余秋雨是炒家中的顶级高手,其自我炒作在紧抓"反盗版"这一题材方面表现得十分抢眼。他自始至终痛恨和谴责的都是那些躲在阴暗处食脑吸髓的文化盗贼--在《山居笔记》一书的序言中,甚至不惜动用两万多字的篇幅痛加挞伐。细细推究一番,这其中的很多况味就很复杂了。论机智幽默,余秋雨的辩才出乎其类拔乎其萃,他能滔滔不绝,但时不时也有些拿腔捏调,矫揉造作,而且很多人说他总喜欢绕弯子,闪烁其词。在《艺术人生》的录制现场,有观众提问他是否能作到每一个都很真诚时,余秋雨说道:"面对许许多多问题的时候,您能不能把自己最真诚的东西表现出来。我想我一直在努力这样做,我做的方法是我不再参加好多容易使自己一体化的那种活动,大家看不到各种各样的团体集会当中有我的声音,我努力做到,因为这样的话,使我不真诚,甚至我也不太在文化界扎堆,扎的太深以后,别的朋友观点影响了我的观点,影响我个人的真诚,所以我现在为什么还在继续的写作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我保持着一个重要的方式和观众对话,提醒自己可以面对社会上各种各样的难题,好多好多的质问,但是最不能失去的你的真诚,你只要保持真诚,任何困难都无所谓,如果你回答了很多真爱,但是真诚的丢失了,你丢失了一切,你的回答其实都没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