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余光中评大陆文化现状

时间:2021-08-31

  “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诗界泰斗余光中的这首《乡愁》,很多人从小就熟读,在心里体味着作者思乡的淡淡忧伤。这个月,余光中将迎来自己的83岁生日。10月8日下午,在高雄的家中,余老接受了《环球时报》的专访。

别把诺贝尔奖看成世界文学奖项

  环球时报:今年瑞典诗人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您有什么看法?

  余光中:我一向的主张是:我们不要把它看成世界文学的奖项,看成西方文学奖就可以释然了。因为它毕竟是西方人办的一个奖,18个评审委员里只有一个懂中文。我们不一定要去拼命得这个奖。可惜大陆办的奖,像鲁迅奖、茅盾文学奖等,不是很能够成为所有华人地区的奖项。我们人口这么多,现在经济又这么强,如果办得更包容、更注重艺术本身的话,说不定可以办一个与诺贝尔分庭抗礼的大奖。

  环球时报:您怎样看待诗歌在世界文坛以及中国文坛的位置?

  余光中:西方文学的源头希腊一开始并不仅仅是诗,而是史诗,还有戏剧。希腊的戏剧一开始跟诗不分家,像荷马之后的三大悲剧家,就是用诗的形式来写作的。戏剧在我们这儿变成真正的文学是比较后来的事。至于散文,到唐宋八大家时已经比较晚了,反而是哲学家的散文,比如孔子、孟子、老子、庄子和司马迁等,他们无意做文学家,可文笔好,说理说得透彻,抒情抒得动人,仍然是广义的文学。到了现在,我觉得写诗的人并不少,写得成功的却不太多。很多年轻人贪图方便,觉得写小说比较费事,写戏剧也很麻烦,写诗的话立刻就可以实现,至于别人欣不欣赏是另一回事。我倒觉得,如果你把雅俗摆在一起看的话,现在流行音乐的歌词就是大众的诗,像大陆崔健和台湾罗大佑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