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多年前,余光中的这首脍炙人口的《乡愁》吟唱在海峡两岸,人们为其深深的思乡情愫所动容。
余光中,1928 年出生于南京,前半生颠沛流离,在战火燃烧的中国,在南京、上海、重庆、香港之间先后辗转,最后定居台湾。静谧的小岛给了他安定的生活,也隔绝了他回乡的路。
对于余光中的文学成就,他曾经的追随者,也是决裂者的《台湾文学史》作者陈芳明曾这样评价:“以诗为经,以文为纬,纵横半世纪以上的艺术生产,斐然可观,从旧世纪到新世纪,从扬眉少年到慈眉老年,任何一个时段都从未出现歉收的迹象。”
【艺术上的“多妻主义者”】
余光中一生从事诗歌、散文、评论、翻译,自称为自己写作的“四度空间”。
余光中说他是“艺术的多妻主义者”。年少气盛时他自诩右手写诗,左手为文。他将第一部散文集冠名为《左手的缪思》,以彰显诗为正果,文为副业,评论、翻译为余事,皆隶属“第三只手”;
此外他还钟情于绘画、音乐以及天文、地理、历史,乃至人类整个文化,好一个“千手观音”。
【诗人的情怀】
余光中先生热爱中华传统文化,热爱中国。礼赞“中国,最美最母亲的国度”。
他说:“蓝墨水的上游是汨罗江”,“要做屈原和李白的传人”,“我的血系中有一条黄河的支流”。
1971年至1972年间,余光中在台湾写下了《乡愁》。他回忆说,当时20分钟一气呵成的原因,“不是因为我才思敏捷,而是因为离开大陆20多年,这种感觉在心里也就酝酿了20多年”
余光中说,他这一生很不幸,前半生遭遇了两个战争,第一个是中日战争,第二次就是内战。抗日战争八年,内战加上冷战时间就更长了。那个时候总觉得,此生或许永远也回不了大陆了,所以写了《乡愁》。
不过,“国家不幸诗家幸”,战争影响全国的人民,可是对于要写诗的人来讲,却不见得是件坏事。乡愁主题的诗余光中写了至少有二三十首。其中《乡愁》在大陆选入教科书,蜚声海内外。
不过余光中说,“《乡愁》好像一张巨大的名片,已经大到把我的脸遮住了。如果想认识我,可以把这首诗暂时忘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