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余光中散文有感

时间:2021-08-31

  余光中自称“右手为诗,左手著文” ,意谓散文造诣不如诗。不过很多人认为,余光中散文的价值实应在其诗之上。下面分享了余光中散文读后感,欢迎阅读!

  读余光中散文有感1

  朋友赤松子推荐了余光中的散文。说起余光中就想起他那首诗乡愁,那枚小小的邮票一直在诉说着深深浅浅的乡愁,在海峡的那端一直漂到大陆这端。

  这本于2008年由吉林文史出版社发行的《余光中散文选》共选了他的40篇散文,包括《死亡,你不要骄傲》,《猛虎和蔷薇》,《鬼雨》,《食花的怪客》以及写朋友与家人的散文等。

  看完这本书,我的第一印象居然是他的幽默。他在《书斋.书灾》的文中说道“物以类聚,我的朋友大半也是书呆子”,一下子把自己打入“书呆子”行列。然后说到他的家里满是书,书架案头椅子窗台床上之类到处都是。最关键的是“书到用时方恨少”,而且要用时找不到。但凡爱好点文学的,家里肯定书多混乱成灾,例外的应该也有吧?反正我不是。虽然书不算多,也堆得到处时,想起要用,知道曾经买过那本书,就是找不到。那个恨,无以诉说。还有余先生说到,“书是看不完的,尤其是自己的藏书”。说的真对,好多书买来就束之高阁,原来这不是我一个人没看完自己的书。想起我的那本《尤利西斯》,要哭的心情也有了,曾经几次下决心去看完,终因难懂翻了几页屡次宣告失败。

  幽默的写法无处不在,他把电话铃说成“催魂铃”,把未来的女婿想成“四个假想敌”,还有把自己家说成“日不落家”,因为四个女儿分居北美欧洲,还有加上他自己在亚洲,从时差上看这边日落,那头日出,真是好一个“日不落家”呀!

  看书最有感觉的是共鸣。这样在看时往往会心一笑。比如说到《朋友四型》。按他的说法,朋友可以分为以下四型,第一型高级而有趣,第二型高级而无趣,第三型低级而有趣,第四型低级而无趣。四型中是两头少中间多。高级而有趣,这种朋友是理想型,可遇不可求啊!神赐我一个也好!呵呵,自动对照一下,自己是哪一型。

  还有他的《牛蛙记》写到他跟牛蛙的叫声的斗争,让我想起了我与蚊子的斗争。余先生要写作要睡觉,那个牛蛙却咕噜咕噜的叫起来,“一哼一顿,在山间低震而隐隐有回声。象巨人病中的呻吟”,这个正在万籁俱寂之中突兀响起,令他发狂。这令我对余光中先生又多了几分好感,原来他也免不了凡人之扰。

  最让人动容的是余光中先生的深情,他写的《鬼雨》中是记叙他那出生仅三天就夭亡的幼子,这一个撕心裂肺的痛苦在他的笔下却借助自然的“鬼雨”,将丧儿之痛表现的淋漓尽致,以致于我眼泪也被引出来了。他的笔法独特,在于未直抒胸怀,却让悲切之情蕴含在字里行间深入肺腑。他先写了爱子的噩耗,次写了课堂上讲解莎翁的诗句,再写到冷雨中简单的葬礼,最后以一封信深入纵论生死,抒发内心的哀痛。真的是无以言说的痛,直抵心头。

  他的深情不单单给予子女,爱人,还有他的老师,当然最深情的是他对祖国的深情。在他的笔下乡愁是永恒的主题。在《从母亲到外遇》中写道“大陆是母亲,不用多说。烧我成灰,我的汉魂唐魄仍然萦绕着那片后土。”在《金陵子弟江湖客》这篇散文中,他回忆了自己在南京的童年生活,而在半个世纪后回到故地重游,多少青葱的记忆涌上心头,50年沧桑巨变,几经风波,城市改换新颜,不变的是“孺慕耿耿乡愁切切”的心情。白发客忆少年时,此情此景一如昨天。但是他却文末说,“我教过的学生遍布了台湾香港,甚至还包括金发碧瞳,但是几时啊,我不禁自问,你才把桃李的青苗栽在江南,总在关外?”说了很多,到最后才把一颗心的企盼说出来,余先生是多么想填平那一道浅浅的海峡呀!

  余光中先生的笔下,文字简洁畅快,明白易懂,但有时笔法曲折抽象,有篇文章写得我竟然看不懂。把散文写得象侦探小说一样让我猜测,这是我料想不到的。比如《食花的怪客》,讲述一个大学教授在上课的时候,正在讲“牧神”这个古典田园诗的时候闯入一个怪客,这个高瘦而结实的男子吸引了他学生的目光,然后都被他带动了,最后连上课都要搬到室外去上,在春天里,看到杜鹃花,他就随口嚼了起来,连青草也可以。这个行为严重挑战了教授的权威,但是教授却无能为力。最后教授隐约看到穆申长着头上长着两个角,而脚竟然是羊蹄子。这就显得很荒谬。在行文快结束时又说明教授在他四岁的时候失去了母亲,没有亲情,从来不知道母亲姐妹妻子女儿是怎么一回事。经参阅作品简评,稍微明白点儿。原来食花的怪客“穆申”就是“牧神”,是一种暗示性意象,是“望乡”的化身。就是在说作者自小离开了祖国母亲,背乡离井,好生凄苦。这种超现实主义意象的运用,增加了作品的内涵与深度,是作者多元化写作的一种尝试。

  读余光中先生的文章,有一种诗意和古典神韵,一种深深的中国文化的底蕴,这是非常享受的事。这可能源于他从小的古典文学的浸润。同时因为他是个诗人,对文字非常敏感,文字华美。他的散文看起来有一种从容的气质,幽默的品质,再加上文字的简洁,正如朋友说的确值得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