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仲淹与《岳阳楼记》的散文

时间:2021-08-31

  北宋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祖籍邠州(今陕西彬县)。唐懿宗咸通十一年(870),他的四世祖范隋出任处州(今浙江丽水)丽水县丞,中原战乱不便回归,其子孙便定居吴县(今江苏省苏州市)。范仲淹的父亲范墉在宋朝太平兴国三年(976),随吴越王投降北宋,被任命为武宁军(即徐州)节度掌书记。端拱二年(989),范仲淹出生于徐州掌书记的官舍中,系范墉的第三个儿子。在他两岁时,父亲就去世了。其母谢氏贫困无依,遂改嫁于时任平江府(今江苏吴县)推官的山东长山(今邹平)人朱文翰。他一生颠沛流离,饱尝人间辛酸,却使自己受到了磨练。继父先后在湖南、安徽等处数地为官,范仲淹和他的母亲跟随继父生活,勉强得以温饱。北宋景德元年(1004),朱文翰调任山东淄州长史,官职五品。范仲淹和他的母亲便定居在继父的故里长山朱家村,当时他15岁,改名叫朱说,到宋真宗大中祥符八年(1015),26岁的范仲淹考中进士,离家为官。他呈请皇帝恩准恢复原名范仲淹。范仲淹在邹平生活的12年当中,留下不少传说。据《宋史》记载,范仲淹在澧泉寺读书,拜僧为师。他的生活极其贫穷,每天只煮两升米,装入盆中,待其冷却凝结成团状后,切成四块,早晚各吃两块。他到山上挖些野韭菜切碎加盐,做为佐餐的菜肴。清贫的生活造就了他吃苦耐劳的秉性和奋发进取的雄心。

  宋庆历元年(1041)四月,53岁的范仲淹担任陕西经略副使兼知延州(今延安),龙图阁直学士户部郎中,因烧焚元昊书,被降为户部员外郎,知耀州(今陕西耀县),职如故。五月又被调往庆州(今甘肃庆阳)担任知州。庆历三年(1043

  任参知政事,他以敢言知名,建议行新政,遭保守派反对,未能实现。罢官后出任陕西四路宣抚使。病逝于赴颖州途中。卒赠兵部尚书楚国公,谥号文正。他擅长散文诗词,俱有名篇传世,著作有《范文正公集》。他的词善写塞上风光,充满豪迈气概,流传至今的只有5首。《疆村丛书》中收录有《范文正公诗余》一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