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远的《岳阳楼记》

时间:2021-08-31

  引导语:范仲淹的千古名篇《岳阳楼记》大家学习过?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关于《岳阳楼记》的文章,欢迎大家阅读!

  一晃30多年过去了,至今我还清晰地记得学《岳阳楼记》时的情景。

  那是1978年,我在原陕县一中读高一。当时,我们的语文老师是郭保康,他是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代师范生,原来学的是音乐,由于语文老师短缺,就改教了语文。郭老师教我们的第一篇古文,就是《岳阳楼记》。

  现在算来,郭老师当年小40岁。国字脸,微黑,前面有一颗板牙,但那颗板牙不但没有影响他的容貌,反倒给他增添了几分威严。上语文课时,他总提前几分钟到,一个人在教室门前踱着方步,或低头深思,或凝望前方。天冷时,他多系着一条灰白色的围巾。随着上课铃声走进教室,他目光所到之处,一片肃静。讲课时,他的声音抑扬顿挫,浑厚响亮,语言形象生动,又能旁征博引,总是深深地吸引着我们。他讲的许多课文,至今仍深深刻印在我的脑海,《雷锋之歌》《井岗翠竹》,还有高尔基的《海燕》……

  是郭老师让我们对古文有了重新认知。

  初中时,我们学过几篇古文,读起来佶屈聱牙不说,还理解不了,一篇几十字或几百字的短文,要学好几天,几乎每个字词,都批注得密密麻麻的,所以,我们最不愿学的就是古文。没想到,郭老师讲古文先讲背景,他给我们讲范仲淹,讲作者身居江湖,心忧国事,不放弃理想的顽强意志,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人文情怀……待我们对文章有了期待,他带着我们朗读了一遍,然后才逐字逐句给我们讲释。朗读时,郭老师一只手捧着课本,半仰着脸,偶尔低头看一眼,然后再抬起头咏着,那神情似陶醉在自己想象和描摹的情景中。随着老师的咏读,我们仿佛看到了洞庭湖那“衔远山,吞长江”的浩大气势和万千气象。“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那佶屈聱牙的古文,经郭老师这么一读,竟那么顺畅。一些生僻字也不再生僻,难懂的地方豁然开朗,完全懂了,我们甚至从那“读”中感受到了一种韵味,一种内涵,一种理想抱负和人生境界,并惊叹和陶醉于中国文字的奇妙。而今落笔时,我仿佛仍能看到郭老师那挥动着的手臂,那演讲般的神态和语调,那影像穿越岁月,似乎在我眼前回映。

  后来,郭老师还带我们学了诸葛亮的《出师表》,给我们油印了李密的《陈情表》、苏轼的《赤壁赋》等古文,让我们全都背下来。那之后,一些同学写作文时,还常把古文中的一些词句都用进去,像“岸芷汀兰,郁郁青青”,像“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像“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同学们甚至把文中的一些语句常挂在嘴边,抒发情怀:“噫!微斯人,吾谁与归?”可以说,《岳阳楼记》让我和同学们受益匪浅,甚至影响终生。在郭老师的影响下,我们那一班同学,有十多个喜欢上了文学

  郭老师是这么讲也是这么做的。他一辈子教书育人,桃李满天下,学生中有许多是领导干部,但他却从没有为自己谋一点私利。退休后,他甚至把住的公房退了,自己租房住。几个儿女,靠的也都是自己,有一个至今在农村。

  去年10月,原陕县一中1955届老同学60年聚会,邀请了郭老师。我作为原陕县一中的年轻一辈有幸参加了活动。当时,已88岁高龄的郭老师虽然腿脚不便,坐在轮椅上,但精神矍铄。他在讲话中将王维的诗改动了一下送给大家:“渭城朝雨氵邑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同学相聚皆故人。”

  没想到今年初,郭老师就因病永远地离开了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