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悼亡诗中的意象有多种类型,梦意象是其中比较特殊的一种。
意象是诗歌创作中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是诗歌结构的一个组成部分”,是诗歌表达情感的重要媒介。古人作诗,特别讲究意象,故明人胡应麟在《诗薮》中说:“古诗之妙,专求意象”。就中国古代悼亡诗来说,其内容主要是“抚存悼亡,感今怀昔”?譹?訛,侧重于抒写生者对死者的追忆与怀念。这类题材的作品,都非常注重意象的选择和提炼。仔细探究中国古代悼亡诗中的意象类型,主要有如下几种:
其一,自然界意象,包括动植物意象和自然现象类意象。如:桐叶生绿水,雾天流碧滋(南朝·江淹《悼室人诗十首》其一);今日青门葬君处,乱蝉衰草夕阳斜(五代·王涣《悼亡》);梧桐半死清霜后,头白鸳鸯失伴飞(宋·贺铸《半死桐》);落月挂虚墉,凄霜生暮寒(明·张居正《余有内人之丧一年矣,偶读韦苏州伤内诗,怆然有感》);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苏轼《江城子》)。
其二,日常生活意象,包括生前所用物品意象或生活场景意象。如:怀屏无仿佛,翰墨有余迹(潘岳《悼亡诗三首》其一);帘屏既毁撤,帷席更施张。游尘掩虚座,孤帐覆空床(沈约《悼亡诗》);衣裳己施行看尽,针线犹存未忍开(元稹《遣悲怀三首》其二)。
其三,梦意象,这是一类比较特殊的意象。如:寝室悲长章,妆楼泣镜台。`独愁桃李节,不共夜泉开。魂兮若有感,仿佛梦中来(唐·唐■《悼妻诗》)。又如:谁谓死无知,每出辄来梦。岂其忧在途,似亦会相送。初看不异昔,及寐始悲痛。人间转面非,清魂殁犹共(宋·梅尧臣《椹涧昼梦》)。梦意象可以揭示诗人的内心世界,从一个独特的角度来展示诗人的内心感受和隐秘情感,它不受时空的限制,可以充分满足诗人的主观意愿,使诗人的情感充分表露在虚拟的梦意象中,从而可以达到抒情的最高值。
中唐诗人元稹为纪念亡妻韦丛,曾写有不少悼亡诗。他在《叙诗寄乐天书》一文中说:“不幸少有伉俪之悲,抚存感往,成数十诗,取潘子‘悼亡’为题。”据陈寅恪先生考证,其作共三十三首,数量居古代悼亡诗之冠。在艺术成就上,元稹“以绝代之才华,抒写男女生死离别悲欢之情感。其哀艳缠绵,不仅在唐人中不可多见,而影响及于后来之文学者尤巨”?譺?訛。千载而下,其光芒犹灼灼耀目,堪称大家。
在元稹的这三十三首悼亡诗中,有不少以写梦、记梦的形式抒发对亡妻无限思念的作品,最典型的有《感梦》《梦井》《江陵三梦》《梦成之》这四篇。梦意象成为诗人表达自己至性真情和寄托对亡妻绵绵情思的最佳媒介,正如诗人自己所言:“情知梦无益,非梦见何期”(《江陵三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