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的名义观后感800

时间:2021-08-31

  观看人民的名义,给人民希望,引导人民正确地看待这场反腐斗争。

  篇一:人民的名义观后感800

  《人民的名义》是打着“10年后反腐剧重返荧屏”的重磅旗号登上湖南卫视的,本来观众以为这部剧形态和触及点处处“敏感”,会像多年前的同类剧那样“雷声大,雨点小”,或者“不痛不痒”,然而,让广大观众惊讶的是——本剧对于反腐现状大尺度、深层次的描绘,可谓是前无“古人”,创下中国电视史纪录。

  电视剧开篇即是某市副市长潜逃国外,其状仓惶;接着是北京小官巨贪被抓——2个多亿的钞票墙反衬出他的形容猥琐。这些展现当代“反腐力度”的情节还只是开端,很快勾结贪腐、撞死反贪局局长、举报者时刻有生命危机等一系列剧情,或者说赤裸裸的黑色现实,都被一一无情地揭开,很多观众看后惊叹“让人触目惊心”。不过,如果你以为这部剧只是展现“抓贪”的强情节,那就小看了该剧。周梅森编剧和李路导演,在本剧的创作主旨上体现出了非凡的精神高度和创作者的社会责任感。

  本剧透过对“贪腐”的步步紧逼和对官员堕落的揭露,直切“党和人民的关系”这个最核心问题。剧中惊人的台词不断蹦出,例如,“党风政风,包括社会风气,是该变一变了,再不变,老百姓要骂娘了”;“现在严重的问题,在于教育干部。再不管,党就完了,国家就毁了”;“现在老百姓对干部的感觉就是无官不贪,再不刮骨治疗,再不反腐,咱们党和政府的形象就要败坏完了”……这些犀利、锐利的台词令人心惊肉跳,但它们却异常真实,且并非说教与灌输式的,其透出的敢于直面社会焦点问题的恳切、真挚的创作态度,着实触动着每一位普通观众,让人产生强烈共鸣。早前,广电总局电视剧司毛羽司长就说出了每一位观众的观剧心声,他说,“剧中朽败势力非常猖獗,形势非常严峻,但看的过程中,每一集都有正面的力量,光明hold住黑暗。从这部剧中,我们看到了人性的温暖,看到了正义的力量,看到了光明和希望。”

  最犀利的曝光:全社会的歪风邪气

  最深刻的揭露:清除“两面人”的照妖镜

  如上所述,在警示社会、反思时代这个层面,《人民的名义》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政治高度,而与此同时,作为一部艺术作品,《人民的名义》真正让普通观众津津乐道,甚至看得拍案而起的原因,是剧中展现了深刻的人文精神,它犀利地发掘、揭露了不同阶层,尤其是官场商场中的各色“人性”,深层次地触及到了当代中国的“国民性”,这些都是极为罕见的。

  很多观众反映,剧中最好看的是省级、市级领导的各式会议。这些会议上,由张丰毅、吴刚、张志坚、许亚军、白志迪等一批戏骨扮演的汉东省或京州市政府的各级领导干部,他们一举手一投足,一个眼神一个表情,都是在某一个特定点上——权力、利益之间的对决、较量或者平衡。艺术家们的表演火花四溅,让人叹为观止。导演李路就曾表示,“没有任何其他题材的作品,能比这种题材挖掘人性挖掘的更深,没有人天生是贪官,人都有两面性和复杂性,那是什么样的欲望、契机、事件促使他们走向了深渊,这是我想去探讨的。”

  本剧在展现整个“社会风气”和“国民性”上,也卓有成效。例如剧中嘲弄了想上位的“马屁精”去领导家“哭坟”的丑态;展现了新领导上任后一班人“转山头”的投机行为;揭示了表面一套背后一套的“不作为”人士……“群像式”地展现了社会上各类乌七八糟的人和事,让观众想起自己的单位、自己身边的人。可以说,《人民的名义》是当代中国各色人等的“人性”集中展现平台,是时代下国民性的深刻反映。有评论认为,《人民的名义》是识破“两面人”,清除“两面派”,去伪存真的“照妖镜”。而让人赞赏的是,主创也在剧作中试着开了“治病救人”和“扶正祛邪”的治本良方。至于这“良方”是什么,虽难以三言两语概括之,但观众是完全能够感受到,剧中让光明驱散了黑暗、让真善美战胜了假恶丑,美好、希望、梦想就在我们身边或者前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