弹指之间,现代著名诗人、散文家徐志摩逝世已经80周年,而有关他的话题至今仍不绝于耳。回顾80年前天津《大公报》对徐志摩的追悼、纪念与争议,同样也是一段文坛佳话。
1931年11月19日,徐志摩在由南京飞往北平的途中,因遇大雾飞机失事不幸遇难的消息,很快便刊载于《大公报》端,谓为“航空界之大不幸”,“文学界之大损失”。徐志摩的英年早逝,让《大公报·文学副刊》主编、清华大学教授、曾于1919年春在美国哈佛大学与其相识的吴宓深感震惊。吴宓立即约请徐志摩的知友、清华大学教授叶公超撰写了悼念文章《志摩的风趣》,发表在同年11月30日《大公报·文学副刊》上。
随后,《大公报》又特约清华大学教授、政治学家张奚若撰写了悼念文章《我所认识的志摩》,深情畅谈了志摩的人格与风度。他说:“志摩这个人很会交识朋友,他一见面就和你很熟。他那豪爽的态度、风雅的谈吐和热烈的情感,不由得你不一见倾心,不由得你不情愿和他接近。”“他那不拘形迹的地方使你认识他的天真,他那没有机心的地方使你相信他的纯洁,他那急公好义的地方使你佩服他的热诚,他那崇尚理想的地方使你敬慕他的高尚。除过这些以外,再加上他那到处的温存和永久和蔼,都不由你不永远屈服于他的魔力之下了。”张奚若认为,徐志摩个性特殊,人格伟大,理想高尚,所以,他的死所造成的损失是无法补偿的。1931年12月6日,徐志摩的生前好友在北京大学举行追悼会,深切缅怀志摩先生。《大公报》也特将张奚若的文章刊发在当日,“借此表示我们的憾意”。接着,又在《大公报·文学副刊》发表了吴宓的挽诗和胡适的悼诗,并配发了徐志摩的遗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