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早接触到徐志摩是从他的那首:“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当时只觉得这首诗很美,很有意境,对于其中的咬文嚼字和情感抒发一概没有深究。接下来小编为你带来关于徐志摩的话题作文,希望对你有帮助。
其实后来我对他也没有很深的认识,只知道他是我国现代诗坛上屈指可数的大诗人之一,是的作者。对于他的其他作品也只有一点了解,如,如。
想要写一写徐志摩完全是因为他的,在上网查阅资料的时候看见一篇关于他的文章,文章里将他生命中的三个女人分别作了比喻,我觉得很贴切。
一把秋天的扇子——张幼仪
一把秋天的扇子,意味着可以随手拿来驱热,也可以随手放或扔。在徐志摩所有落册的女人中,原配张幼仪便是这个角色。
他与张幼仪是一个典型的父母包办之下的婚姻。他们之间没有爱情,这也使得徐志摩对于这桩婚姻始终心存疑虑,进而在遇见后无法自拔的爱上她。
张幼仪出身显赫富贵却不娇纵,她恪守一个妻子应尽的义务,即便在她心里很清楚的知道他爱的不是自己。
很难想象当她看见自己的丈夫与共伞并肩站在康桥上谈笑时会是怎样的心境。或悲伤,或凄凉,或自嘲?很难想象当她决定成全他去追求自由时,自己仍旧照顾着他的家人,或许这是爱情?她真的就这么心甘情愿的将自己的一生耗费在一个眼里根本就没有自己的男人身上?她明明知道在徐志摩看来,她就是一个“乡下土包子”、她明明知道,他形容他们的婚姻是“小脚与礼服”
当有人问她爱不爱徐志摩时,她的回答是——我这辈子从没跟什么人说过“我爱你”。如果把照顾徐志摩和他家里人叫的话,那我大概爱他吧。在他一生当中遇到的几个女人里面,说不定我最爱他。
她是徐志摩最看不上眼的女人,却又是最爱他的女人,这就是爱情的不等式。 一朵别院的玫瑰——林徽音
24岁的徐志摩开始写诗便是因为她——他眼中的“唯一之”——。是她开启了他人生的另一条天河,她也自然成了诗人河里的那条水草,终其一生在心中荡漾。
在我看来,她恰似一朵娇艳的玫瑰,却开在了别人的园里。徐志摩也只好徘徊在花园的院门外,探着头向里张望,这一看就是几年。
可以说,徐志摩的是林徽因,当然后来他也爱。但是因为林徽因让他伤得很深,而最终他们又错过,这就造成了徐志摩对林徽因始终怀有深刻的印象。不是有句话说“得不到的才是最珍贵的”嘛。他为了她背弃无爱的婚姻、反驳自已的老师、放弃家庭的支持,也得罪了不少朋友。
他对林徽因的爱情可以分为两个阶段,一个阶段是林徽因十七岁左右的时候,另一段是徐志摩遇难前,林徽因在香山修养的时候。前一个阶段就像是热恋,充满激情与狂热;而后一个阶段已经失去了狂热,取而代之的是理智,是爱情的蜕变升华。
再来说说林徽因,我相信她是爱过徐志摩的,但是从小接受传统教育的她又怎会不顾一切和徐志摩再一起呢!况且那时候的她还小,对于爱情她了解的夜不会很深,那时候的她,没有思想也没有胆量反抗家里,反抗社会,和一个大她7岁并已结婚生子的男人共度一生;后来的她变得成熟,理性,对于爱情也有了更深的理解,但那时她已有了,他也有了,此时的他们才真正相互理解,相互惜存的。
她在徐志摩去世后对写信说:“他若没死,我待他是仍不能改的,这可能是他说的我爱我的家我的丈夫胜过爱他的缘故。”可见林徽因承认对徐志摩的感情,曾经也略微后悔过没有选择他,但是即使重新来过,林徽因仍会理智地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