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侦探推理小说

时间:2021-08-31

  提到推理小说,人们马上就会想到英国作家柯南道尔的《福尔摩斯探案集》、阿嘉莎·克里斯蒂的《尼罗河上的惨案》、日本作家森村诚一的《人性的证明》等著名的侦探推理作品。也马上会想到推理小说的基本特征:曲折跌宕、悬念丛生的故事情节,勇敢机智、探险揭密的侦探英雄,科学、法理、正义的追求理念,调动读者的逻辑思维参与的阅读挑战及趣味性。正因为这些特点,使得推理小说这种文学样式,从19世纪上半叶诞生以来,便成为世界文坛上最活跃、最易沟通的文学形式。已故美国总统罗斯福曾因此称它为“智慧文学”。

  中国推理小说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书上记载的各种案例。明清年间,案例已经引起了文学家的兴趣,出现了小说创作中的公案情节以及专门的公案小说,作家已很讲究情节的生动性与趣味性。这类案例与创作为中国近代侦探推理作品的诞生打下了基础。

  从小说家程小青1915年将《福尔摩斯探案集》翻译介绍到中国算起,西方推理小说的形式进入中国已有近百年的历史。近百年来中国推理小说的创作有过流行,有过沉寂,也有近几十年的复兴。

  1917年,程小青创办《侦探世界》杂志,开始刊登具有中国特色的侦探推理小说。在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程小青的侦探推理小说十分畅销,写侦探推理小说成为当时通俗文学的一股潮流,但由于我国现代特殊的历史文化原因,这股潮流被打入“鸳鸯蝴蝶派”阵营。新中国文艺崛起之后,对武侠、侦探推理、言情小说更是予以批判与打击。上世纪60年代前后,国家的文艺政策有所松动,柯南道尔的侦探小说译本相继出版,又翻译了一些苏联的反特小说。中国文坛也出现了一些反特小说和反特影片,如《国庆十点钟》《羊城暗哨》等,开创了新中国侦探推理小说的新局面。但“文化大革命”的大灾难,又使中国推理小说的创作陷入沉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