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石潭记》精选问题探究

时间:2021-08-31

  1、说说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抓住了小石潭的哪些特点?作者对小石潭的整体感受是什么?

  提示:

  课文的写作顺序是:发现小石潭──潭中景物──小潭源流──潭中气氛。

  小石潭的特点:幽静。

  作者对小石潭的整体感受:幽深冷寂,孤凄悲凉。

  2、作者是怎样发现小石潭的?

  提示:隔着茂密的竹林,听到了水声,好像身上佩带的玉佩、玉环相碰发出的清脆声音,我的心情也欢乐起来。

  3、小石潭的全貌是怎样的?

  提示:一整块石头做为潭底,靠近岸边,有一圈从潭底周围突出水面的石头,成为屿、峪、岩各种不同的形状。

  4、小石潭景美境幽,为什么在作者看来却是“凄神寒骨”,“不可久居”呢?

  这得从本文的写作背景说起。柳宗元是个主张革新政治的人,他因此长期过着贬谪的生活。《小石潭记》是他被贬为永州司马之后写的。一个期望革新而有所为的人,却长期遭受贬谪,其心境是可想而知的。作者访游的尽管是景色优美的“小石潭”,并且开始也是“心乐之”,但是一时之乐毕竟抵挡不了因遭贬失意所带来的抑郁愁闷之情。于是,在作者笔下的“小石潭”原本美丽的景致,便自然地“凄清”“幽邃”起来了,以致发出“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的感慨。

  5、本文的比喻修辞有何传神之处?

  本文中比喻的精巧足可见作者的匠心独运。描摹溪岸的曲折,用“斗折”,描摹溪流的蜿蜒,用“蛇行”,两者取喻实际为人们所熟悉,用词也朴素,然而又何等精当,何等生动自然!那银蛇般游走着的溪水,似乎把静止的“斗折”的岸势也带动起来,随着“游者”的眺望,活生生地向远方延伸,“不可知其源”。而那蛇行的溪流有的地方水光闪闪,是“明”,有的地方为石岸所蔽,看不见,是“暗”,这种精巧的描摹更是在清新的画面上增添了令人神往的色彩。此外,用“犬牙差互”摹状岸势的参差不齐,用“如鸣佩环”摹拟清脆悦耳的水声,都能抓住景物的特征,根据作者的具体感受来取喻。正由于作者运用这些精当贴切的比喻,极尽描绘形容之能事,写出来的文章才会自然清新,美不胜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