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愁》优质课实录

时间:2021-08-31

  一、导语

  师:在1972年的1月21如,诗人余光中于厦门街的旧居内,听着那潺潺的冷雨,淅淅沥沥,淋淋漓漓,愁绪万千,离开大陆已经二十多年了,不知何年何月能够回去,思乡之情喷涌而出,不能自己,仅用了20分钟就吟唱出了一首让无数人动容的诗歌——《乡愁》。让我们一起走如诗歌,感受乡愁。

  二、朗读指导。谈最初感受。

  师朗读诗歌。有人说余光中的诗歌是音乐的诗歌,是听觉的诗歌,你们觉得这首诗读起来有什么特别。

  生:这首诗歌语速比较缓慢。语调也比较低沉。

  师:对,语速缓慢些,语气低沉些。我们来一起读一下。

  生读。

  师:要再缓慢一些。语气再低沉些。生读。

  师:我觉得这头、那头这两个词读的有些重,能不能轻声些,这样感情就收回来了。示范。我们配乐一起朗诵。

  师:大家读的真好,那么你们在这首诗歌中读到什么样的情感?

  生:浓浓的思念。

  生:一种无奈之情。

  师:这是更深的体会。

  生:我读到了忧愁、悲伤。母亲这头,我在那头。很有可能再也见不到了。

  生:孤独。

  师:这种感触很细腻。

  三、揣摩语言上的独到之处。

  师:诗人把这些感情寄托在什么上?

  生齐声:邮票、船票、坟墓和海峡。

  师:对,这种事物在诗歌中就被称作为意向。我觉得大家对诗歌的感觉太好了。读到了这么深沉细腻的感情。余光中也把这首诗称为浅易之作。(板书:浅易之作)但是熟读后,我发现这个浅易绝非肤浅,而是内容上的深入浅出。这个易绝非容易的易,而是在情感上平易近人,贴近内心。请大家再去嗅嗅每个字。我们听录音,揣摩诗歌在语言表达上有哪些独特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