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庭筠的《碧涧驿晓思》:漩流与回风

时间:2021-08-31

  诗的漩流与回风,大家了解哪些相关的知识呢?温庭筠的《碧涧驿晓思》诗,大家是否学习了呢?

温庭筠的《碧涧驿晓思》:漩流与回风

  诗中的倒装,是指变化语言的常态性的秩序,或颠倒诗句中文字的先后,或颠倒诗篇中诗句的次第,或颠倒全诗的时间顺序结构,总之,由词序、句序、结构顺序的倒装而形成“错位”。它能够化常为奇,化板为活,化平淡为劲健,强化诗的气势,耸动读者的耳目,从而获得一种特殊的美学效果。

  在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就已经出现了倒装,如《郑风・褰裳》中的“子不我思,岂无他人?狂童之狂也且”,“子不我思”就是“子不思我”,是语法中动宾关系的倒置。但是,这种倒装如同《论语・子罕》中的“吾谁欺?欺天乎”一样,在先秦文学中是由当时所通行的语法所决定的,并不具有后代修辞学或语言技巧的意义。从修辞或构思艺术上来认识倒装,并积累许多仍然值得今天的诗作者吸取的经验,那至少是先秦以后的诗人文士努力的结果。

  先看字词的倒装,即句法中词序的颠倒。杜甫望岳》中的“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写极目远望,因为句法的奇特,宋代的刘辰翁甚至认为:“荡胸句不必可解,登高意豁,自见其趣。”其实,诗人在这里正是运用了“字的倒装”的技巧。诗人本来的意思是:“望层云之生而胸为之荡,望归鸟之入而眦为之裂。”(吴瞻泰《杜诗提要》)然而,如果这样按常规的说法写来,虽然顺达却较平庸,缺乏奇创之趣。现在将“荡胸”与“决眦”分别倒装在一句之首,语用倒挽,便使人觉得笔力劲健,语势曲折。这种把一句中本来在后面的字倒装在前面的例子,在杜甫诗中还很多。黄生在《杜诗说》中谈到杜甫《秋兴八首》第七首的三、四句“织女机丝虚夜月,石鲸鳞甲动秋风”时说:“并倒押句,顺之则‘夜月虚织女机丝,秋风动石鲸鳞甲’也,句法即奇,字法亦复工极。”他称“倒装”为“倒押”。李东阳在《怀麓堂诗话》中也说:“诗用倒字倒句法,乃觉劲健。如杜诗‘风窗展书卷’,‘风鸳藏近渚’,风字皆倒用。至‘风江飒飒乱帆秋’,尤为警策。”杜甫的“香稻啄余鹦鹉粒,碧梧栖老凤凰枝”、“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等,无一不是避免了语言的平直,而获得了新奇峻健的艺术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