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汪曾祺的小品文散文

时间:2021-08-31

  我接触小品文的时间还不是很长,并且对小品文的定义还很模糊。我感觉它跟散文相近,也跟小论文有些渊源,所以我对小品文的理解还停留在似是而非的程度上。汪曾祺先生在《汪曾祺小品》的自序里也有提到过小品文的定义,其大体意思他引用了《辞海》中的解释,认为小品文是夹叙夹议的讲一些道理,顾名思义,这是比较切中小品文的内涵的。文学领域里对于小品文的定义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而且在很多方面还没能达成一致的共识,因此小品文依然是流浪在文学边缘的一支。

  中国现代小品文的兴起是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后,如周作人、林语堂的文章就有小品文的味道,如今我们读他们的文章依然可以感受到其中闲适散淡的韵味。可由于当时的社会正处于内忧外患的危机中,这使得小品文的文风与当时的主流格格不入,因此在那时小品文就曾被打入冷宫,这点在《汪曾祺小品》中有提到。建国后,文坛出现一系列围绕政治而变革的运动,可谓“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在这种背景之下,文学阵地里几乎就找不到小品文的影子,大概涉及政治的宏篇大论的体例是不适宜用小品文的体裁去承载,而到小品文的重新崛起,已经是二十世纪末期了。《汪曾祺小品》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孕育而生的,在这本文集里,汪曾祺先生从自己以往的作品中,甄选出了一些非小说也非散文而近似小品文的文章,然后集结成册出版,所选的文章自然是他对生活或者对文艺等方面的感悟,于是便有了《汪曾祺小品》这本书。

  在谈《汪曾祺小品》之前,我还是先来谈一下我个人对小品文的理解。我对小品文的理解是在看了《汪曾祺小品》之后所阐发出来的,其中的观点难免跟汪曾祺先生有相似之处,但我并非沽名钓誉者,也并非要附庸风雅,而是纯粹地站在自己的立场上去解读所谓的小品文。个人认为,有文艺就该有评论,无论结构、探索、研究以及是非褒贬之评价,理应都是文艺评论所允许的。虽然写评论,例如书评之类有继承写作者遗产之嫌疑,可文艺之进步大抵都是在继承之中发展的。文学有时好比银行,人们可以把先人之知识储备存进脑子里,然后去赚取利息,这利息有可能是名誉,也有可能是金钱。人有七情六欲,追求这些倒也无可厚非,但要坚持起码的道德底线,而且要建立在不损人利己的基础之上。写小品文的态度也应当如此,写文章不是泄私愤,应要有严谨的态度,须有为而作,有益于世。所以小品文除了是夹叙夹议地讲一些道理之外,还要有自己的文学世界观即自己的见解,切忌断章取义及其拿来主义。小品文重在思想的灵活和飘逸,讲究韵致与雅趣,语言凝练而简洁,可带诙谐语气,使人读起来不至于沉闷。这大体便是小品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