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曾祺的小说创作在建国后至新时期以来一直都是独树一帜的,其小说最引人瞩目的便是其独创的文体特征,在建国后文坛经历“十七年文学”和“文革文学”并在新时期深受其影响之后,汪曾祺小说的出现给文坛带来了一股优雅、淡泊的文风。以下是小编分享的汪曾祺小说的文体特征,欢迎大家阅读!
所谓文体,一般指文学文体,包括文学作品的艺术特征、语言特色或表现风格、作者的语言习惯、以及特定创作流派或文学发展阶段的语言风格等。正如汪曾祺先生自述道:“小说就是跟你一个可以谈的来的朋友很亲切地谈一点你所知道的生活。”于是,我们不管是在读《受戒》《大淖记事》还是在读《鉴赏家》《陈小手》时都仿佛都像是在听汪曾祺先生讲一个个淡而又淡的故事,彷佛在与汪先生交谈故乡发生的琐事,这当然一方面是与汪曾祺先生批判的继承了传统文化中的超然物外,飘逸淡泊的格调有关,但更重要的是汪曾祺先生自己心中所特有的那种坐看云起,悠然自得的达观。
读汪曾祺的小说,大抵会产生这样一个印象:有相当一部分作品不太像小说,几失去了默写传统小说的特性。“不太像”的判断是基于我们对一般小说形式的直觉经验:小说应当是对一个故事的完整叙述,或是对某种典型性格的刻画。但是,当我们在品读汪曾祺小说的时候,吸引我们的往往不是情节跌宕起伏的故事,而是一种随意自在的创作姿态。例如我们在品读《大淖记事》的时候,汪曾祺在开头的景物风俗的描写就接近两千字,之后才慢慢的道出了故事中的主人公十一自和巧云,因此汪曾祺小说缺乏完整的人物形象描写和生活场景的展示,取而代之的是对生活现象进行的印象式描写和对回忆中朦胧情感的勾勒。在汪曾祺的小说中,有些作品常常显得故事性不强甚至没有多少故事,也就是故事中的情节人物以及场面的描写缺乏必要的关联性,代之而起的是生活现象的印象式描绘,在回忆中展开对情节人物的叙述,这就大大降低了故事的重要性。回忆的因素,作者自身的思想等因素都取代故事情节成为小说的首要组成部分。印象与思想意识最大的特点就是流动性、随意性和不确定性,因此我们在读汪曾祺小说的时候就会发现小说的题材与结构,人物形象塑造都会符合这个印象式的特征,而这些都构成了汪曾祺小说独特的文体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