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导语:我们一起来学习关于汪曾祺的《受戒》《大淖记事》,小编整理了这两篇文章的相关信息,欢迎大家阅读!
一、寻常汪曾祺
汪曾祺(1920年3月5日——1997年5月16日),出生于江苏高邮,“我的家乡是一个水乡,我是在水边长大的,耳目之所接,无非是水。水影响了我的性格,也影响了我作品的风格。”“天下莫柔弱于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随物赋形是水的特质,在圆为圆,在方为方,不畏羁绊,水的这种特质赋予了伴水而居的人们一份面对世事的洒脱。
汪曾祺的祖父汪嘉勋是汪家创业的人。买田地,开药房,家道渐丰而自己却以勤俭著称,平日只喝一点西湖龙井而已,吃著名的高邮咸鸭蛋还要分两顿吃。却舍得花大钱买古董字画,家里存有商代的祭器彝鼎,一套五件。还有一件奇怪的浑天仪,对于字画更是一掷千金。
汪曾祺的父亲汪菊生多才多艺,金石书画、吹拉弹唱皆通,而且是一个擅长单杠的体操运动员,心灵手巧,每有奇思。自己作风筝,用胡琴的老弦做线,用绢糊成。做西瓜灯鼓捣一天就为了让孩子高兴一晚上。画画时曾祺就在旁边看,感受画画的魅力。17岁初恋写情书,夫亲在一旁瞎出主意,汪曾祺十八岁学抽烟喝酒,父亲不但不反对,反而引为知己对坐饮酒,一起抽烟,正所谓是“多年父子成兄弟”。
1939年夏来到昆明报考西南联大中国文学系。学习了沈从文作文的方法。和许多青年人一样,搞创作从诗歌开始,一开始总喜欢写这样新奇的、抽象的、晦涩的意境,朦胧诗。大学一二年级的时候写的一首诗:“所有的东边,都是西边的东边”。有人戏称“写那种别人不懂,他自己也不懂的诗的人”。
1940年就写成《复仇》,46年又重写。以此为题材的作品不少,鲁迅的《铸剑》,冯至的《伍子胥》。但汪曾祺独出心裁,结局是放弃复仇,与仇人一起并肩开凿山石。《复仇》中面对复仇者的杀气,老僧并没有为他的声音和神情所撼,显得平平静静,最终复仇者为仇人为人凿路的大爱所感化,将杀父之仇消融殆尽,并放下复仇之剑与仇人一起凿路。《复仇》蕴含着道家“与世无争”的思想和托尔斯泰“勿以恶抗恶”的思想。更多是萨特存在主义的影响。复仇者只是一个工具,丧失了自我的价值,而放弃复仇恰恰是选择的自由。
汪曾祺淡泊名利,豁达开朗,不颓唐,不萧瑟,保持对生活的热爱。汪曾祺就像一条被埋在地底下的河流,被发掘出来,喜爱者甚多,追随者也很多,俨然有一种“汪曾祺热”。 大约是1986年前后,林斤澜在《旧人新时期》里引用同行间的话说“汪曾祺行情见涨”。反对对自己过度阐释,对自己的评论太多了,弄成热点,很多话过了头,很不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