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岳读后感2篇

时间:2021-08-31

  导语:,《望岳》是杜甫漫游齐赵之作。那时他才二十几岁正是血气方刚、才华横溢之时,很有一番抱负。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望岳读后感2篇,希望能帮到大家,更多内容请浏览(www.010zaixian.com/wenxue)。

  篇一: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首联,诗人满怀激情,以设问的句式勾勒了一幅雄伟壮丽的图画。岱宗者,泰山也。泰山怎么样呢?伫足遥望,那碧色苍茫、一望无垠的泰山奇景真叫人心旷神怡,诗人不禁发出了“齐鲁青未了”的惊叹。人们的视野为之豁然开阔,一下子被引向千里之外。

  次联写近望泰山之势:“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钟神秀”极言其美。大自然象有所偏爱,凝天地神彩奇秀于泰山一处,使之神奇而秀丽;“割昏晓”极生动、形象地点出泰山之高。巍巍泰山拔地而起,矗天而峙,阴阳两坡若判晨昏。尽情地抒发了诗人对祖国名山的仰慕之情和爱国主义的胸怀。

  三联乃是描述细望之景的。你看,“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写的是何等的细腻呵!诗人凝视泰山,层云缭绕,一时涌来万千思绪,荡起胸中无限波澜。飞鸟纷纷归去,真是静中有动,充满了生机。

  至此,泰山的巍娥、峻美、神奇在诗人笔下表现得栩栩如生、跃然纸上。

  诗的末联是抒极望之情的。诗人触景生情,感慨万千,迸发出“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心声。这是诗人蔑视艰险的一声呐喊,也是诗人理想的一道闪光。充分表现了诗人的凌云壮志和非凡的气概。

  本诗题为“望岳”,以“望”字提挈全篇,各联无不在“望”字上呕心沥血。全诗自然流畅、浑然一体,凝炼而意浓,迭宕而秀丽,既浑洒自如,又千锤百炼,既有横灌千里的重彩浓墨,又有细如游丝的精雕细刻,使其艺术造诣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

  这首诗在思想上价值更是不同凡响,显示了蓬勃向上、积极进取的不可遏止的力量。

  我们知道,《望岳》是杜甫漫游齐赵之作。那时他才二十几岁正是血气方刚、才华横溢之时,很有一番抱负。然而,严酷的现实未能使他一展鸿图。难能可贵的是诗人在迈出仁途生涯的第一步时,并未因跌交、而一蹶不振。(“忤下考功第,独辞京尹堂,放荡齐赵间,裘马颇清狂。”③正表现了诗人“气靡屈贾,目短曹刘”的浩然正气。)相反,一种急流勇进的精神激励着诗人作新的攀登。他坚信,不管道路何等崎岖,总有一天,定能登临泰山之巅,领略无限风光,实现自己“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思想。那时再低首而望,“众山”将显得何等的渺小呵!

  这首诗产生的年代距今已相当处远,可是它依然放射着奇异的光彩。在一千二百年后的今天,读了《望岳》会感到格外的新鲜、亲切,很有一种催人向上的力量。我们现在要以杜甫当年那种勇于攀登的精神,百折不回,奋勇前进。我们坚信,在不远的将来,我们一定会登临“ 民族复兴的高峰”,伟大的祖国将以巨人的姿态屹立于世界东方。那时,我们再俯瞰世界,不也有“一览众山小”之感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