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勃的一生是非常的坎坷的,也是非常的短暂的,但是王勃的诗作带给我们很大的感触,成为不朽的诗篇。下面是小编分享的关于王勃的作文,欢迎阅读!
第一次开始这么认真地思考王勃。说来也好笑,很早就牢记“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这个名句,却从不知道它的作者王勃。
说实话,初读《滕王阁序》,对于王勃,我是不喜欢的。不喜欢他拍马屁似的夸赞那个笔会和人,也不喜欢他大篇幅的描写自己。不过,有这种感觉只是因为我没读懂。可是无论如何,对于王勃这个神童式的人物,最初的感觉是不好的,也说不清楚是为什么,或许是觉得他自大吧!
可,当我一遍又一遍的阅读王勃的生平和著作后,对他的感觉却一点一点的发生变化。
没错,王勃的确自负,可自古天才有哪个不自负?六岁便能作文,九岁便能指出大儒颜师古注解的《汉书》中的错误,并写出《汉书指瑕》,,十二岁便毛遂自荐,“所以慷慨于君候者,有气存平心耳。”请求右丞相刘祥道举荐自己。呵!这是怎样的神童,有具有怎样的胆识啊!他有什么理由不自负呢?
总是觉得“神童”都是少年老成的,本应和邻家小孩一起丢沙包的年龄,却故作深沉的吟诗作对,谈古论今。可一篇《檄英王鸡》,却让我不觉他是远古的神童,而是就在我们身边的伙伴。也是啊,写《檄英王鸡》是的王勃正是十七八岁的年龄,同我们一样。文章里透露出的率真,斗气,还有一种说不出却很熟悉的感觉,让我觉得他好真实。然后就会想,如果子安就是我身边的一个男生,我会对他有怎样的感觉。我想,不会是喜欢,会是佩服吧!
《檄英王鸡》拿到现代,定会是备受欢迎的,但在那个时代,却是犯了皇帝的忌讳。高宗的心里正埋藏着一种担忧,那就是自己的亲生儿子们会自相残杀。喝彩就喝彩吧,写什么檄文,这不是挑拨离间么?不过,这应该也和子安才高遭妒有关。
远离那些“上游生活”的子安倒也轻松,放旷诗酒,驰情于文场,甚至还钻研起了医药。但他那样的个性,那样的才气,周围自会有许多不喜欢他的人。于是,一个曹达,险些害了子安的性命。
遭受两大挫折,子安能怎样?心情郁闷呗!可是二十几岁的年龄,总是乐观的呀,所以,那篇《滕王阁序》打动了多少年代,多少人!
最令我感兴趣的是子安的爱情,才子当配佳人嘛!可是除了电影《王勃之死》外,我找不到一个与此有关的线索。电影中的王勃为了救落霞姑娘参加那次笔会,可落霞还是死了,而王勃最后跳海自杀。我不觉得他自杀是真的,可我倒希望真有这么一个落霞姑娘而那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这句千古绝唱也真的与她有关。如果是这样,子安27年的生命将会更唯美些吧!
电影中的落霞钟爱的舞剧《铜雀伎》里郑飞蓬与卫斯奴的爱情悲剧也深深打动了我。于是,更加喜欢子安,喜欢他在剧中透露出对爱情的执着,尽管那其中满载着对现实的不满。当然,也因为总觉得,他是和我同龄的人吧!
这就是我心目中的王勃,率真,自负,还有一点点的可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