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1020—1086年),字介甫,江西临川人。王安石在家中排居老大,下有两个弟弟:“友爱诸弟,俸禄入家,数月辄无……”做哥哥的姿态,还是令人赞赏的。
年少时的王安石,天资聪慧,酷爱读书,到了十五岁,经史子集贯于胸,而且过目不忘。写起文章来,动笔如飞,看起来像是随意挥洒,漫不经心,但见者皆服其精妙。当时的大文豪曾巩把王安石的文章带给文坛泰斗欧阳修审看,都叹为奇才,因而名动京师。
二十岁那年,王安石中进士,而且殿试得了状元,金榜题名。此后,朝廷便任命他为淮南判官、知鄞县令、舒州通判、度支判官……这是王安石四十多岁之前所任的地方官职。
相传,历史上的王安石,为人有两大特点:生性古怪;议论高奇。史载,他生活十分简朴、勤俭,最不喜欢华丽的衣服。不洗澡,不怎么洗脸,也不经常换洗,生活习惯怪癖,而且性格倔强,好唱反调,且没几人面上不服的。
后来,王安石被调往朝中任职,他仍改不了脾气怪异、才高思深的德性。有想与他见面相识的,他却鄙夷道:“此人俗物也,安敢与吾论天下大事?”而时任太子的赵顼却非常赏识他,认为他是管仲、诸葛亮式的一流人物,并引为太子庶子,以便常能听到他的高论。
有一次,赵顼问他:“治天下以何为先?”王安石答曰:“以择术为先。”赵顼道:“唐太宗如何?”王安石道:“陛下当法尧、舜,太宗算什么?”赵顼道:“唐太宗得魏征,刘备得诸葛亮,然后可以有为,二子诚不世出之才也。”王安石道:“陛下诚能为尧舜,则必有皋、羲、稷,诚能为高宗,则必有傅说、魏征、诸葛亮之流,何足道哉?”俨然以济世英才自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