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导语:王安石是北宋的思想家、文学家,他与海门的渊源有哪些?我们一起来了解相关的信息吧。
海门是江海门户的简称,本是长江入海口因泥沙沉积而形成大小不等的沙洲;至唐末,出现东洲和布洲两大沙洲及成群小沙洲,沙洲渐次连片;至五代后周显德五年(958年)建海门县。由于长江主泓道北移,至明朝中,废县归并通州建静海乡。清乾隆三十三年(1768年),建江苏省海门直隶厅,设治于茅家镇,民国元年(1912)复称海门县。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为海门县;1994年6月撤县设市,成立海门市。
据崔桐在明嘉靖年间撰修的《海门县志》记载,王安石曾出任海门县令。王安石(1021~1086),北宋临川人(今江西省东乡县上池村人),字介甫,晚号半山。北宋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在文学中具有突出成就。其诗“学杜得其瘦硬”,擅长于说理与修辞,善于用典故,风格遒劲有力,警辟精绝,也有情韵深婉的作品。著有《临川先生文集》。与“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曾巩”等,并称为“唐宋八大家”。谥号曰“文”,人称“王文公”。
据《明嘉靖海门县志》等志书载,王安石继其友沈兴宗之后出任海门县令,任职时间不到一年,由于时间太短,未见政绩记载,但志书肯定其“治声籍甚”,也就是治县有方,群众反映很好。原文如下:
王安石,字介甫,江西临川人。少好读书,一过目,终身不忘,其属文动笔如飞。擢进士第,佥书淮南,至中和为海门令,治声藉甚。后遇神宗,位至宰辅。卒,谥曰文。
王安石任海门知县一事在《宋史》里并无记载,清嘉庆年间蔡上翔《王荆公年谱考略》也没有记载。据考证, 两部南宋地理总志《方舆胜览》和《舆地纪胜》的通州部分,都提到王安石与海门的关系:《方舆胜览》通州的官员无王安石,但在沈兴宗名下提及王:“沈兴宗为海门县令,王介甫为撰海门兴利记”;《舆地纪胜》通州的官员有王安石,“至和间王安石为海门县令沈兴宗为撰海门兴利记”,同时该书通州的碑记目录中,又列《海门兴利记》,下注作者为沈兴宗。这样一来,王安石就由《海门兴利记》的作者变为海门县令,沈兴宗则由海门县令变为《海门兴利记》的作者了。正是《舆地纪胜》误将“至和间王安石为海门县令沈兴宗为撰海门兴利记”解读为“至和间王安石为海门县令,沈兴宗为撰海门兴利记”才将王安石误作海门县令,正确的解读应为“至和间王安石为海门县令沈兴宗撰海门兴利记”,即第二个“为”是衍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