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三难苏东坡

时间:2021-08-31

  引导语:王安石与苏轼之间发生了哪些故事?他为何要三难苏东坡?我们一起来阅读下文了解。

  王安石三难苏学士,出自《三言两拍》

  宋神宗时期,宰相王安石有一个徒弟,是苏轼。苏轼才高八斗,风华正茂,年轻气盛,有时不给王安石面子,终于有一天,王安石要敲打敲打他了。

  这天王安石正在写《字说》这本书,要把每个字的字形字义都分析出来。 分析到“坡”字时,王安石觉得这字简单,有“土”有“皮”,“坡”就是“土的皮”。 苏轼一听这个解释:照您这么说,“滑”字就是“水里有骨头”呗? 王安石:少贫嘴,叫声像婴儿的鱼叫“鲵”,四匹马拉的车叫“驷”,能上天的虫子叫“蚕”,古人造字都是有含义滴~ 苏轼:也对,那“鸠”您知道什么意思吗? 王安石:不知道。 苏轼:《毛诗》里说“鸤鸠在桑,其子七兮”,树上一对布谷鸟,养了七只小鸟,加起来正好九个。 王安石不吱声了。

  没多久,苏轼收到任免通知:降级!去当地方官吧!

  3年后,任期已满的苏轼回京城作报告,想起当年得罪王安石的事,便先赶到宰相府,希望“一笑泯恩仇”。 不巧,赶上了王安石午睡,苏轼就来到东书房,一边等一边在屋内瞅来瞅去。 哎?桌上怎么有张叠起来的纸? 苏轼打开纸一看,是一首只写了两句的诗:“西风昨夜过园林,吹落黄花满地金。” 苏轼心想,前几年老先生还能一口气写几千字的文章,现在居然一首诗都写不下来了,而且这诗写得什么玩意儿! 苏轼的理由如下: 首先,四季的风各自有名,不能乱用——春天为和风,夏天为薰风,秋天为金风(或者西风),冬天为朔风。诗中第一句说“西风”,那就是秋天。 然而第二句又说“吹落黄花”,黄花就是菊花,菊花开于深秋,“敢与秋霜鏖战,并不落瓣”。 想到这,苏轼自信地续写了两句:“秋花不比春花落,说与诗人仔细吟。” 写完诗,苏轼也不想再等,和门官打了声招呼就走了。 不一会,相府里的人看到王安石手持诗稿,四处问这诗谁给我续的? “是苏学士。” 这臭小子,孤陋寡闻还敢笑话我! 原来,王安石写的是“黄州菊花”,一到秋天就落瓣。 第二天,苏轼又收到人事任免令:降级!去黄州当团练副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