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在相位”这句话出自《王安石待客》,那么大家学习之后有何感悟呢?
王安石在相位,子妇之亲①萧氏子至京师②,因谒公,公约之饭。翌日,萧氏子盛服而往,意为公必盛馔。日过午,觉饥甚而不敢去。又久之,方命坐,果蔬③皆不具,其人已心怪之。酒三行④,初供胡饼两枚,次供猪脔⑤数四,顷即供饭,旁置菜羹而已。萧氏子颇骄纵,不复下箸,惟啖胡饼中间少许,留其四傍。公取自食之,其人愧甚而退。
(选自宋·曾敏行《独醒杂志·卷二》)
【注释】
①子妇之亲:儿媳妇家的亲戚。
②京师:京城。
③果蔬:泛指菜肴。
④酒三行:指喝了几杯酒。
⑤脔(luán):切成块的肉。
【感悟】
王安石待客这是一段记述性的文言文,出自《独醒杂志》。《独醒杂志》是一本宋史料笔记,于1186年间出版,共包含10卷内容,其内容主题是作者根据其所见所闻所编写的一本作品,记载的大部分是两宋年间的故事。
王安石待客就是出自这本史料笔记中,讲述的是王安石待客的故事,从这件事情中反映出王安石的品质。主要讲述的是王安石任职宰相期间,他的'亲戚萧氏来京城拜见王安石,萧氏是王安石儿媳妇的亲戚的儿子,来京城拜见当官的王安石。王安石也礼貌性的请他吃饭。第二天,萧氏的儿子如约前往,可谓是盛装出席,因为他认为王安石会盛情款待,怎么也是当宰相的人。到了中午,他感觉很饿,但是又不能离开,过了很久王安石才让他入座,入座后发现桌上没有任何果蔬菜品,接下来两人先喝了酒,然后依次上菜,先上了两块胡饼,然后又上了4块肉,都是切好的小块肉,最后上了饭,饭旁边准备了简单的菜汤,整个午餐可谓是简单寒碜。萧氏的儿子在家锦衣玉食,蛮横无理,他也不管礼貌,就专挑胡饼的中间吃,然后把其他的都剩下,以此来表现他不满的情绪。王安石看到后,把他挑剩下的都自己吃了,萧氏的儿子很是惭愧。
这个故事中的王安石虽然是宰相,但是他依然生活简朴,勤俭持家,他通过自己的生活讽刺那些贪图名利,嫌贫爱富的人,那些人就算是他的亲戚也不例外,从这里也看以看出王安石的品格。
【译文】
王安石做宰相的时候,儿媳妇家的亲戚萧公子到了京城,就去拜访了王安石,王安石邀请他吃饭。第二天,萧氏子穿盛装前往,料想王安石一定会用盛宴招待他。过了中午,他觉得很饿,可是又不敢就这样离开。又过了很久,王安石才下令入座。菜肴都没准备。萧公子心里觉得很奇怪。喝了几杯酒,才上了两块胡饼,再上了四份切成块的肉。一会儿就上饭了,旁边只安置了菜羹罢了。萧氏子很骄横放纵,不放下筷子,只吃胡饼中间的一小部分,把四边都留下。王安石把剩下的饼拿过来自己吃了,那个萧公子很惭愧地告辞了。
练习题一
1.解释下列句中加粗的字。
公约之饭( ) 惟啖胡饼中间少许( )
2.用“/”划出下句的朗读节奏(只划一层)。
子 妇 之 亲 萧 氏 子 至 京 师。
3.读了本文,你有什么感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答案:
1.代词,代萧氏子 只 [评分标准]本题1分,每空0.5分。
2.子妇之亲萧氏子/至京师。[评分标准]本题1分,多划不得分。
3.示例:王安石贵为宰相,仍艰苦朴素、勤俭持家。这在今天有极大的现实意义,我们要学习这种精神,从自身生活做起,杜绝奢侈浪费,为建设节约型社会做出自己的努力。
[评分标准]本题2分。王安石的勤俭1分,学习这种精神1分。
练习题二
1.用“/”划分下面句子朗读节奏。(只划一处)
子妇之亲萧氏子至京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粗词。
(1)因谒公: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觉饥甚而不敢去:______________
(3)公取自食之:__________________
3.说说文中画横线句子“果蔬皆不具,其人已心怪之”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王安石上了哪些菜来招待自己的亲戚萧氏子?请用自己的话说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读了这个故事后,你认为王安石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答案:
1.子妇之亲萧氏子/至京师
2.(1)拜访(2)离开(3)吃
3.果品蔬菜之类的菜都没有准备,那个萧公子心里就有些责怪王安石了。
4.先上了两枚胡饼,又上了几块切成小块的猪肉,旁边只摆着菜汤。
5.王安石是一个生活俭朴,不铺张浪费的人。
(意对即可)
【王安石在相位感悟】相关文章:
1.王安石在相位
2.诗人王安石在相位
4.王安石在相位翻译
8.王安石待客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