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西林壁》课后点评

时间:2021-08-31

  导语:《题西林壁》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的诗作。这是一首诗中有画的写景诗,又是一首哲理诗,哲理蕴含在对庐山景色的描绘之中,在上完《题西林壁》公开课后,老师会怎样的点评呢?下面是小编整理《题西林壁》的课后点评,欢迎大家阅读!

  《题西林壁》课后点评一

  昨天上午听了开放月三节语文课,最后一节点评,根据安排我是负责点评周志刚老师执教的《题西林壁》。我把当时我的点评简单整理如一下,供大家批评指正!

  《题西林壁》是苏轼写的一首即兴诗,前两句写实,后两句即景说理、谈体会,表达“当局者迷旁观者清”这一生活哲理。

  诗词教学作公开课上有一定难度。我在操场上碰到周老师,问他上哪一课时告诉他:大胆上,别受约束,只要能够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你的课就是对的。这话是针对周老师的特点说的。事实上周老师这节课的与众不同正是来源于他自己对文本的深刻感受和他的独特个性。

  这节课初读正音,对学生读“岭”“此”出现的问题反复纠正朗读,很有耐心;再度让学生借助对重点词的理解来解诗的大意,把握有度。品诗情画意是周老师的教学重点,也是他与众不同之处:借助创造背景,辅以苏轼类似意境诗的拓展,还有苏轼与王安石十多年的官场纠结等品诗人的人生感悟,发掘得很深!指导吟诵部分,努力做到读出中华诗词的节奏美、韵律美和意境美,这是语文教学的根本所在。

  评课时我也谈了自己的两点建议:一,语文教学不宜过于理性,何况许多的语言文字感悟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呢。周老师在指导学生读和对生活哲理的揭示过程中,因为师的理性解说过多,导致学生的自主感悟减少;二,“教材只是个例子”。这一点周老师理解得不错,所以,他爱向教材外找教学资源。但这个例子是经过反复研究出来的成果,我们首先要用好,教材外拓展才会有更好的效果。例如:编者的意图很清楚,把王安石的《登飞来峰》和《题西林壁》合成一课,是希望让学生通过学习对比明白:看到的结果不一样是因为看问题的角度不同!这正是苏轼的反思:以前与王安石政见不同是因为站在不同的位置看问题!还有:我们的老教师都知道,学生对“庐”“缘”两字很容易写错。字词教学虽不是五年级重点,但教学过程中还是要注意的,因为这也是语文这本!

  我也上过不下二十节公开或比赛课,知道上这类课的艰辛与遗憾。最后想讲的是,应当谢谢周老师为我们上了一节值得一听的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