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西林壁》教学评析

时间:2021-08-31

  《题西林壁》是游观庐山后的总结,它描写庐山变化多姿的面貌,并借景说理,指出观察问题应客观全面,如果主观片面,就得不出正确的结论。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推荐的《题西林壁》教学评析,希望能帮到大家,更多精彩内容可浏览(www.010zaixian.com/wenxue)。

  一、教材处理与教学思路

  于老师把《题西林壁》这首古诗的教学分成三个部分来进行:课题与作者、首联和颔联、颈联和尾联。在“课题与作者”部分,读课题,解课题,加进作者和写作背景介绍;在“首联和颔联”部分,出示幻灯片,要求看图说话,从不同角度看庐山,庐山各是怎么样的;在“颈联和尾联”部分,揭示主旨: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二、教学重难点、关键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朗读,通过学生自由朗读,体会含义,再经由老师的引导,一步一步得出正确读法。难点是要学生读出自己的感觉,用自己的话来说一说从不同的角度观赏庐山,庐山各有什么特点。关键就是两个部分:读诗句和悟诗情。

  三、课堂结构设计

  本堂课的结构大致是三个部分:初探性自学、深究形自学、练习。

  1.初探性自学:读诗句。这一环节的要求是,读出正确的字音、正确的停顿,读出自己的感受。另外,教师以作者为一个点,引出以前学过的作者的其他古诗,联系了旧知。不仅如此,还以ppt形式简要给出了本文的写作背景这种方法是可取的,它有利于对下个环节“解诗意”对课文的更透彻的理解。但是,写作背景这段话太空泛,缺乏教师自己的理解与思考,只不过是百科里复制粘贴的内容。对于学生真正了解背景基本不起作用。

  2.深究形自学:解诗意。这一环节的问题设置是,用自己的语言说一说,从六个角度看庐山,庐山各有什么特点?这个过程中出示图片,实质上是看图说话。但是,也正是因为给出了图片,学生只会说实话,看到什么就说什么,因此,说的内容大都千篇一律,很难再展开自己的想象,说出自己的感受。个人认为,小学生“解诗意”不单是要说出字面意思,还要在说的时候运用诗化的语言,这里主要是要靠教师的指导,教师在备课的时候一定要做足准备,深入挖掘,小学生的课可以不教得那么深入,但是课一定要备的深,因为教师要有更高的眼界。

  3.练习:悟诗情。这一环节设置的问题是,同学们有没有类似的经验或感觉呢?我们看不清楚的仅仅是庐山吗?这一环节进行的比较仓促,因为时间问题,这个环节只由老师一人自问自答了一番就结束了。而且,这首诗的主旨也不仅是“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吧!对于主旨句“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大部分老师的焦点都在后半句,其实要是没有渴求“庐山真面目”的求知态度,又何来“身在此山中”的原因揭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