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故事

时间:2021-08-31

  出处:《晋书·陶潜传》:“潜叹曰:‘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邪!”

  释 义 五斗米:晋代县令的俸禄,后指微薄的俸禄;折腰:弯腰行礼,指屈身于人。比喻为人清高,有骨气,不为利禄所动。

  那一年,已过“不惑之年”(四十一岁)的陶渊明在朋友的劝说下,再次出任彭泽县令。到任八十一天,碰到浔阳郡派遣督邮来检查公务,浔阳郡的督邮刘云,以凶狠贪婪闻名远近,每年两次以巡视为名向辖县索要贿赂,每次都是满载而归,否则栽赃陷害。县吏说:“当束带迎之。”就是应当穿戴整齐、备好礼品、恭恭敬敬地去迎接督邮。陶渊明叹道:“我岂能为五斗米向乡里小儿折腰。”意思是我怎能为了县令的五斗薪俸,就低声下气去向这些小人贿赂献殷勤。说完,挂冠而去,辞职归乡。此后,他一面读书为文,一面躬耕陇亩。

 

 

  从小学习大家都听说过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故事。而这个故事好像也在教育我们,做一个人要有气节和立场。但实际上,陶渊明根本不是因为什么气节而不折腰。

  在两晋时期,士族把持朝政,庶族寒士根本无力进入权力中心,形成了“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的政权统治结构。而陶渊明一族虽不是王、谢这样的大士族,但是曾祖父毕竟当过晋朝的大司马,地位还是要高于一般的寒门出身。

  在这种情况下,在出任彭泽县令前陶渊明因为仕途不顺曾有过隐居和出仕的反复。而对于一个“猛志逸四海,骞翮思远翥”的人来说去作一个小县令着实是很委屈了。在这种本就感觉到怀才不遇的情况下又有一个比他门第还要差的督邮来检查工作,而县吏又提醒他:“应束带见之。”就有点“是可忍,孰不可忍”了。

  所以,陶渊明虽不乏气节,但是这一事件发生的两个主要原因是:一、陶渊明对于门第出身的重视;二、陶渊明对于这份工作的不认可。所以,大家以后再看到这个典故可以多一份认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