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

时间:2021-08-31

  导语:《桃花源记》的故事和其他仙境故事有相似之处,描写了一个美好的世外仙界。以下是由应届毕业生网小编为您整理的关于寻找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欢迎阅读!

寻找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

  全国到底有几个桃花源?据不完全统计,有30多个地方在对桃花源进行“据理力争。”不过,大部分仅仅是为了旅游开发,找不到依据,笔者以为,有据可考的全国有十个。

  十大桃花源

  一是湖南常德桃源县桃花源。这里南临沅江,北倚武陵群峰,早在陶渊明之前,黄闵所著《太平御览》中的《武陵记》就记载:“武陵山中,有避秦人居之,寻水,号桃花源。”西晋末叶桃源山上始建桃源观,到北宋而极盛,历代诗人词家纷纷泼墨于墙,一时香火旺盛,成为我国道教圣地之一。这里还有潇湘第一阁水府阁,江南第一宫桃川宫,华夏第一院天宁碑院等。当今湖南常德桃源县的桃花源,分桃源山、桃花山、秦人村、桃仙岭4个景区,围绕桃花山、秦人村,有桃花山牌坊、桃树林、桃花溪、菊圃、秦人古洞、方竹亭、水源亭、集贤祠等70余处景点。

  二是河北盘山桃花源。相传三国时的田畴曾在这里避难并曾经建立过特殊形式的社会,陶渊明慕其为人,曾来过这里,寻访其事迹。王瑶先生在编注《陶渊明集》时,也有类似的注释:“《三国志》记田畴入盘山之中,营深险、平敞地而居,躬耕以养父母,百姓归之,数年间至五千余家。其事与《桃花源记》相近似,是陶渊明社会理想的寄托。”所以不少人也因此称盘山为“桃花源”。盘山之水自古有名。在古代,漳河水大都源于盘山。清泉秀水,是盘山一绝。郦道元《水经注》云:“盘山水,水出山上……去山三十里,望山上水可高二十里,素湍浩然,颓波历谷,沿流而下。”

  三是湖北竹山县桃花源。据《竹山县志》记载,在历史上曾经称为武陵县的有两个:一个在湖南的常德市,一个在湖北的竹山县。但《桃花源记》所叙晋太元年间,中国版图上叫“武陵县”的则只有一个,那就是竹山。竹山古称武陵县,属汉中郡。晋时,武陵县属上庸郡。而竹山境内的堵河旧称武陵河。河中峡谷至今仍叫“武陵峡”。据历史线索显示,《桃花源记》中的“武陵人”,确实很难弄清是武陵县人,还是武陵郡人。但是查“武陵郡”一名的历史沿革,据《汉书·地理志》载:自西汉高帝五年(前202年)设置,沿用至唐乾元元年(758年),历时960年,以后不再使用。其所辖地区,先后改称朗州、鼎州、常德军、常德路、常德府。《隋书·地理志》载:“武陵县”一名,自隋开皇九年(589年)才设置开始,沿用至中华民国二年(1913年),历时1324年。“武陵”一词,在唐以前一般是指“武陵郡”。如陶渊明《桃花源记》:“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此武陵人当是“武陵郡人”。晋孝武帝《征武陵袭元之19》、晋胡济(尚书郎)《荐武陵伍朝疏20》、六朝刘潜《为武陵王谢赐弟启》中的“武陵”,也应是指“武陵郡”地区。因“武陵县”之名,此时还不存在。唐以后至清末,一般才是指“武陵县”。这就与《竹山县志》记载的竹山在晋太元年间就已经被称为武陵县有比较大的出入。不过,不管《竹山县志》的记载准不准确,说桃花源在竹山县毕竟是有一定依据的。

  四是江西星子县桃花源。江西省星子县桃花源,又称康王谷,地处庐山大汉阳峰下,全长约15华里,有一万多亩的面积,是庐山第一长峡谷,素有“世外桃源”的美称。据宋《南康军图记·记游集》记载:秦灭六国后,楚康王熊绎被秦国大将王翦追杀,逃进谷中,顿时雷雨大作,阻断追兵,康王才得以逃脱。从此深居谷中。此说与《桃花源记》中“先世避秦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描述的基本事实相同。

  五是重庆大酉洞桃花源。大酉洞系石灰岩溶洞。洞门高处,镌刻着“大酉洞”的行楷和“桃花源”斗大的隶书。洞内钟乳悬挂,溪水淙淙。穿洞而过,是一完整的溶斗。底部有泉眼,终年流水不断。桃花溪汇泉而成,出洞为酉阳河。因此,清《酉阳州志》称此洞“与陶渊明桃花源者,毫厘不爽”。据《酉阳州志》载:明代无名氏在洞壁题刻绝句一首“洞前流水渺漫漫,洞里桃花渐渐残。曼倩不来渔父去,道人闲倚石阑干。”就是说,这与陶渊明《桃花源记》所记酷似。

  六是安徽黟县赤岭村桃花源。安徽黟县“桃花源”的所在地赤岭村的地理环境与《桃花源记》中的描写极为相似。比如要进入村子,人们必须沿着一条溪流到渔亭,穿过绝壁下桃源洞,方能达到盆地。而且,内中情景,也多与《桃花源记》中描写的相似。另外,赤岭村还是陶渊明次子陶俟之后一脉的迁居地,陶氏一脉已在此地悠闲自在、安宁恬静地生活了千年之久。

  七是河南南阳青杠树村桃花源。据史料记载,陶渊明《桃花源记》的创作原型是晋代北方战乱时期,避入山区的难民聚居之地。河南南阳青杠树村坐落于宝天曼南麓玉屏山的群山环抱之中,四周地势险峻,居民纯朴,夜不闭户。现今河南南阳青杠树村桃花源由桃花谷、桃花溪、桃花源三部分组成,有“天鹅湖”“鸳鸯桥”“鸳鸯湖”“南天门”“珍珠潭”“绿芳潭”“一线天”“天门瀑”等景点多处。联合国中国代表团前秘书长王海中来此考察后题词:“人间仙景,胜似仙境”。

  八是云南坝美村桃花源。云南坝美村方圆30平方公里,四周群山环绕,地势险要,村中人员进出大多选择村头和村尾的两个水洞。这里的自然环境很像《桃花源记》中所描写的——“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

  九是江苏连云港宿城高公岛桃花源。陶渊明《饮酒》诗云:“在昔曾远游,直至东海隅。”据地方史籍载,这里的“东海隅”,就是指宿城的高公岛。陶渊明在任镇军刘牢之的参军期间,曾参加高公岛之战。陶渊明目睹高公岛附近桃林夹岸、芳草鲜美的渔村,产生觅求桃花源的心理也就很自然。1836年,两江总督陶澍向道光帝讲述高公岛、宿城一带的“太平景象”时,道光帝曾问道:“此境与桃花源何异?”由于皇帝说这里像桃花源,于是陶澍就在宿城法起寺旁建了“晋镇军参军陶靖节先生祠堂”,在祠堂门前种下了五株柳树,并栽桃花。他还为陶祠题写了对联:“此间亦有南山,看云归欲夕,鸟倦归还,风景何殊栗里;在昔曾游东海,忆芳草缘溪,林花夹岸,烟村别出桃源。”

  十是贵州铜仁桃花源。笔者曾经在《桃源在武陵,深处是铜仁——关于“桃花源”原型新说》一文中,从开发情况、历史事实、地理方位、水系分布、自然生态、文化传承、社会生活图景、语系分布八个方面进行考证,得出了“桃源在武陵,深处是铜仁”的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