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煜唐诗《捣练子令·深院静》鉴赏

时间:2021-08-31

  《捣练子令·深院静》是南唐后主李煜创作的一首小令,这首小令通过描绘深院小庭夜深人静对断续传来的风声、捣衣声,以及映照着帘栊的月色,刻意营造出一种幽怨欲绝的意境,让人不觉沉浸其中,去感受长夜不寐者的悠悠情怀。

  《捣练子令·深院静》

  深院静,小庭空,断续寒砧断续风。
无奈夜长人不寐,数声和月到帘栊。

  【注释】

  ①这是一首写别后相思的本义词。

  ②寒砧:砧,捣衣石,这里指捣衣声。古时将生丝织成的绢用木杵在石上捣软制成熟绢,以便裁制衣服。

  ③无奈:《啸余谱》、《尊前集》、《南词新谱》中作“早是”。

  ④不寐:《啸余谱》、《尊前集》、《南词新谱》中均作“不寝”。不寐,不能入睡。

  ⑤数声:几声,这里指捣衣的声音。

  ⑥和月:伴随着月光。

  ⑦到:传到。

  ⑧帘栊:挂着竹帘的格子窗。栊:有横直格的窗子。

  【翻译】

  制白练的人在远处,伫听的人在深院。深院小庭本已寒寂,月夜的砧声便愈增清苦。捣练总勾起对远人的思念。砧声断续,断续着长夜不寐的思情。

  【赏析】

  这是一首本义词。白练是古代一种丝织品,其制作要经过在砧石上用木棒捶捣这道工序,而这工序一般都是由妇女操作的。这首词的词牌即因其内容以捣练为题材而得名。

  作者通过对一个失眠者夜听砧上捣练之声的描绘,写出了抒情主人公内心的焦躁烦恼。但作者却为这种忐忑不宁的.心情安排了一个十分幽静寂寥、空虚冷漠的环境。头两句乍一看仿佛是重复的,后来汤显祖在《牡丹亭》里就写出“人立小庭深院”的句子,把“深院”和“小庭”基本上看成同义词。其实这两句似重复而并不重复。第一句是诉诸听觉,第二句是诉诸视觉。然而尽管耳在听目在看,却什么也没有听到和看到。这样,“静”和“空”这两个字,不仅在感受上给人以差别,而且也看出作者在斟酌用词时是颇费了一番心思的。至于“深院”,是写居住的人远离尘嚣;“小庭”则写所居之地只有一个空荡荡的小小天井,不仅幽静,而且空虚。头两句看似写景,实际是衬托出主人公内心的寂寞无聊。只有在这绝对安静的环境里,远处被断续风声吹来的砧上捣练之声才有可能被这小庭深院的主人听到。

  第三句是这首词的核心。自古以来,砧上捣衣或捣练的声音一直成为夫妇或情人彼此相思回忆的诗料;久而久之,也就成为诗词里的典故。比如李白在《子夜吴歌》的第三首里写道:“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杜甫的一首题为《捣衣》的五律也说:“亦知戍不返,秋至拭清砧。已近苦寒月,况经长别心。宁辞捣衣倦,一寄塞垣深。用尽闺中力,君听空外音。”李杜两家所写,是从捣衣人的角度出发的。而李煜这首词却是从听砧声的人的角度来写的。这个听砧的人不管是男是女,总之是会因听到这种声音而引起相思离别之情的。不过,第三句虽连用两次“断续”字样,含义却不尽相同。一般地说,在砧上捣衣或捣练,总是有节奏的,因此一声与一声之间总有短暂的间歇,而这种断续的有节奏的捣练声并没有从头至尾一声不漏地送入小庭深院中来。这是因为风力时强时弱,风时有时无,这就使身居小庭深院中的听砧者有时听得到,有时听不到。

  正因为“风”有断续,才使得砧声时有时无,若断若续。这就把一种诉诸听觉的板滞沉闷的静态给写活了。下面两旬,明明是人因捣练的砧声搅乱了自己的万千思绪,因而心潮起伏,无法安眠;作者却偏偏翻转过来倒果为因,说人由于夜长无奈而睡不着觉,这才使砧声时断时续地达于耳畔。而且夜深了,砧声还在断断续续地响,是伴随着月光传入帘栊的。这就又把听觉和视觉相互结合起来,做到了声色交融——秋月的清光和捣练的音响合在一起,共同触动着这位“不寐”者的心弦。然而作者并没有绘声绘色,大事渲染,只是用单调的砧声和素朴的月光唤起了读者对一个孤独无眠者的同情。这正是李煜写词真正见功力的地方。

  前人评论李煜词的特点,都说他不假雕饰,纯用白描。其实李煜写词何尝不雕饰呢,只是洗尽铅华,摆脱了尘俗的浓妆艳抹,使人不觉其雕饰的痕迹而已。这首小词无论结构、布局、遣辞、造句,作者都经过了严密的构思和细致的安排,而给予读者的感受,却仿佛只是作者的自然流露。一个作家能于朴实无华之中体现匠心,才是真正的白描高手。

【李煜唐诗《捣练子令·深院静》鉴赏】相关文章:

1.捣练子令·深院静的诗词鉴赏

2.李煜《捣练子令深院静》的阅读练习题答案及赏析

3.李煜唐诗《渔父》鉴赏

4.李煜唐诗《相见欢》

5.李煜唐诗《长相思·一重山》鉴赏

6.古诗捣练子·令深院静李煜带拼音版

7.李煜诗词及鉴赏

8.李煜唐诗《清平乐·别来春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