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豪放词的代表作

时间:2021-08-31

苏轼豪放词的代表作

  苏轼是中国古代文人中少有的全才:他的诗、词、散文成就非常高,而且能书会画。不过他最为人所称道的还是他的胸怀和人生境界——在逆境中的乐观与豁达,下面为大家分享了苏轼豪放派诗词,一起来欣赏吧!

  江城子·密州出猎

  老夫聊发少年狂,

  左牵黄,右擎苍。

  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

  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

  鬃微霜,又何妨!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会挽雕弓如满月,

  西北望,射天狼。

  苏轼在宋词中属于豪放派,境界开阔,宏大。这首词具有明显的豪放派的特质。此作是千古传诵的东坡豪放词代表作之一。词中写出猎之行,抒兴国安邦之志,拓展了词境,提高了词品,扩大了词的题材范围,为词的创作开创了崭新的道路。作品融叙事、言志、用典为一体,调动各种艺术手段形成豪放风格,多角度、多层次地从行动和心理上表现了作者宝刀未老、志在千里的英风与豪气。

  念奴娇·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 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 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 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这首被誉为“千古绝唱”的名作,是宋词中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作品,也是豪放词最杰出的代表。它写于神宗元丰五年(1082)年七月,是苏轼贬居黄州时游黄风城外的赤壁矶时所作。此词对于一度盛行缠绵悱恻之风的北宋词坛,具有振聋发聩的作用。

  这首词感慨古今,雄浑苍凉,大气磅礴,昂扬郁勃,把人们带入江山如画、奇伟雄壮的景色和深邃无比的历史沉思中,唤起读者对人生的无限感慨和思索,融景物、人事感叹、哲理于一体,给人以撼魂荡魄的艺术力量。

  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

  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

  这首脍炙人口的中秋词,作于宋神宗熙宁九年(1076),即丙辰年的中秋节,为作者醉后抒情,怀念弟弟苏辙之作。

  全词运用形象的描绘和浪漫主义的想象,紧紧围绕中秋之月展开描写、抒情和议论,从天上与人间、月与人、空间与时间这些相联系的范畴进行思考,把自己对兄弟的感情,升华到探索人生乐观与不幸的哲理高度,表达了作者乐观旷达的人生态度和对生活的美好祝愿、无限热爱,因此九百年来传诵不衰。"中秋词自东坡《水调歌头》一出,余词尽废",(胡仔《苕溪渔隐业话后集》卷三九)。

  定风波

  莫听穿林打叶声,

  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

  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

  山头斜照却相迎。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

  也无风雨也无晴。

  公元1082年(宋神宗元丰五年)春,这是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今湖北黄冈)团练副使的第三个春天。词人与朋友春日出游,风雨忽至,朋友深感狼狈,词人却毫不在乎,泰然处之,吟咏自若,缓步而行。

  苏轼的一生最为旷达乐观,这首词最能代表他人生态度和境界的,景中含情,情寓于景。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这饱含人生哲理意味的点睛之笔,道出了词人在大自然微妙的一瞬所获得的顿悟和启示:自然界的雨晴既属寻常,毫无差别,社会人生中的政治风云、荣辱得失又何足挂齿?

  满庭芳

  蜗角虚名,蝇头微利,算来着甚干忙。

  事皆前定,谁弱又谁强。

  且趁闲身未老,须放我、些子疏狂。

  百年里,浑教是醉,三万六千场。

  思量,能几许?

  忧愁风雨,一半相妨。

  又何须抵死,说短论长。

  幸对清风皓月,苔茵展、云幕高张。

  江南好,千钟美酒,一曲《满庭芳》。

  这首词以议论为主,具有浓厚的`哲理意味,同时也有强烈的抒情色彩。从词中所表现的内容来看,它的写作年代当为苏轼谪贬黄州之后。此作情理交融,奔放舒卷,尽情地展示了词人人生道路上受到重大挫折之后既愤世嫉俗又飘逸旷达的内心世界,表现了他宠辱皆忘、超然物外的人生态度。可谓一曲感人至深的生命的觉醒和呼唤。

  望江南·超然台作

  春未老,风细柳斜斜。

  试上超然台上看,半壕春水一城花。

  烟雨暗千家。

  寒食后,酒醒却咨嗟。

  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

  诗酒趁年华。

  公元1076年(熙宁九年)暮春,苏轼登超然台,眺望春色烟雨,触动乡思,写下了此作。这首豪迈与婉约相兼的词,通过春日景象和作者感情、神态的复杂变化,表达了词人豁达超脱的襟怀和“用之则行,舍之则藏”的人生态度。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

  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

  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这首词是元丰五年(1082)十二月苏轼初贬黄州寓居定慧院时所作。词中借月夜孤鸿这一形象托物寓怀,表达了词人孤高自许、蔑视流俗的心境。这首词的境界,确如黄庭坚所说:“语意高妙,似非吃烟火食人语,非胸中有万卷书,笔下无一点尘俗气,孰能至此!”这种高旷洒脱、绝去尘俗的境界,得益于高妙的艺术技巧。

  浣溪沙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

  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此词是元丰五年(1082年)三月,46岁的苏轼贬官黄州期间所作。整首词如同一首意气风发的生命交响乐,一篇老骥伏枥,志千里的宣言书,流露出对青春活力的召唤,对未来的向往和追求,读之令人奋发自强。

  临江仙·送钱穆父

  一别都门三改火,天涯踏尽红尘。

  依然一笑作春温。

  无波真古井,有节是秋筠。

  惆怅孤帆连夜发,送行淡月微云。

  樽前不用翠眉颦。

  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这首词是宋哲宗元祐六年春苏轼知杭州时,为送别自越州(今浙江绍兴)北徙途经杭州的老友钱穆父(名勰)而作。

  全词一改以往送别诗词缠绵感伤、哀怨愁苦或慷慨悲凉的格调,创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议论风生,直抒性情,写得既有情韵,又富理趣,充分体现了作者旷达洒脱的个性风貌。词人对老友的眷眷惜别之情,写得深沉细腻,婉转回互,一波三折,动人心弦。

  西江月·照野弥弥浅浪

  照野弥弥浅浪,横空隐隐层霄。

  障泥未解玉骢骄,我欲醉眠芳草。

  可惜一溪风月,莫教踏碎琼瑶。

  解鞍欹枕绿杨桥,杜宇一声春晓。

  这首寄情山水的词,作于苏轼贬谪黄州期间。作者以空山明月般澄澈、空灵的心境,描绘出一幅富有诗情画意的月夜人间仙境图,把自己的身心完全融化到大自然中,忘却了世俗的荣辱得失和纷纷扰扰,表现了自己与造化神游的畅适愉悦,以此表达乐观、豁达的襟怀。

【苏轼豪放词的代表作】相关文章:

1.辛弃疾豪放词代表作

2.辛弃疾与苏轼豪放词的比较

3.苏轼与辛弃疾豪放词的比较

4.苏轼与辛弃疾豪放词风

5.苏轼、辛弃疾豪放词的异同

6.苏轼豪放的诗

7.苏轼作者及其代表作介绍

8.豪放词祖范仲淹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