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创作的故事

时间:2021-08-31

  苏轼具有多方面的文学才能,他的诗、词和散文在北宋文学中都是成就很高的。

  苏轼创作所触及的社会生活面比之同时期的许多作家都较为广阔。他长期在各地游宦,与种种不同身分的人物过从交游,扩大了他的视野,丰富了他的阅历,使他的作品比较全面地反映了封建士大夫知识分子的精神面貌和生活面貌。他对词的题材领域的开拓,更具有突出的革新意义。苏轼也关心当时的政治社会问题,写了一些反映人民的生活、思想和感情的诗词。然而对于这个主题的表现,一般说来,是缺乏广度和深度的。

  苏轼在艺术方面也取得了重要的成就。他是一个富有才华的作家。笔力纵横,挥洒自如,是他创作的共同特色。他称赞一位朋友的作品大略如行云流水,初无定质;但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所不可不止。文理自然,姿态横生(《答谢民师书》)。其实他自己的诗词和散文常常达到了这样的境界。他说,吾文如万斛泉源,不择地而出,在平地滔滔汩汩,虽一日千里无难。及其与山石曲折,随物赋形而不可知也。(《文说》)正是对于这个特点的自评和自夸。他的七言古诗、词的长调和议论文字等,更是才情奔放,气势澎湃,而又能收能放,舒卷无不如意。他的许多作品又表现为婉转含蓄和轻灵流丽。风格的多样化是作家艺术上趋向成熟的一种标志。除了共同特点外,诗、词和散文还各有不同的风貌,对传统的艺术表现方法和手段都有所变化和发展。

  苏轼的诗保存下来的有四千多首。跟词和散文比起来,诗的内容较为丰富。

  他写了一些反映民生疾苦的诗。其中大都和反对新法有关,如《山村五绝》《吴中田妇叹》、《赠孙莘老七绝》、《寄刘孝权》、《戏子由》等。它们表现了诗人悲剧性的思想矛盾:他真心地希望人民生活能够有所改善,但又竭力排斥能给他们带来一定好处的新政。这是受了顽固的旧党立场的影响。然而,由于与现实有一定的联系,这些诗中对生活现象的具体描写,主要不是落后的政治思想的简单图解,而是反映了某种真实。如风霜来时雨如泻,杷头出菌镰生衣。眼枯泪尽雨不尽,忍见黄穗臥青泥(《吴中田妇叹》)的深沉感慨,联翩三十七将军,走马西来各开府。南山伐木作车轴,东海取漫战鼓。汗流奔走谁敢后,恐乏做基础,显出特殊的真实感。他的比喻是更具特色的。他不仅把辞别的旧岁比成游向幽壑的蛇(《别岁》),用历史人物的性格来比拟不同的茶味(《和钱安道寄惠建茶》),而且往往接二连三地用多种形象来形容事物的一种状态。如《百步洪》一口气用七种形象来写水势的汹涌,造成很好的艺术效果。一句中连用两个比喻,这在别人的诗中尤为少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