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调歌头中秋阅读答案及赏析

时间:2021-08-31

  水调歌头·中秋

  米芾

  砧声送风急,蟋蟀思高秋。我来对景,不学宋玉解悲愁。收拾凄凉兴况,分付尊中醽醁,倍觉不胜幽。自有多情处,明月挂南楼。

  怅襟怀,横玉笛,韵悠悠。清时良夜,借我此地倒金瓯。可爱一天风物,遍倚阑干十二,宇宙若萍浮。醉困不知醒,敧枕卧江流。

  注释:(1)醽醁(líng lù),古代的一种美酒。(2)瓯(ōu),杯子。(3)欹(qī),斜倚,斜靠。

  (1)此词写中秋之夜,作者选取了那些有代表性的意象?(3分)

  (2)古人认为米芾这首中秋词不因袭前人,有创新,你认为“新”在哪里?(4分)

  参考答案

  (1)作者选取的代表性意象有:砧声、秋风、蟋蟀、美酒、明月、玉笛、江流等。(两个1分,答出6个即可)

  (2)米芾一反宋玉之悲秋,显示出旷达“我来对景,不学宋玉解悲愁。”赏月不写月华,除上阕末尾点出“明月挂南楼”外,字面上再没有“月”字出现。写“对景”之感,清景之中见出清趣。(每点2分,答出两点即可)

  赏析:

  《水调歌头·中秋》此词写中秋之夜,借中秋赏月之机,表白了词人为人的高洁,也流露了他对“从仕数困”的些许幽恨。全篇用笔空灵回荡,而自有清景无限,清趣无穷,表现出米芾“为文奇险,不蹈袭前人轨辙”的特有风格。

  米芾写中秋赏月,却反其道而行之,故意撇开月亮,先写自己晚来的秋意感受。“砧声送风急,蟋蟀思高秋”,古人有秋夜捣衣,远寄征人的习俗,砧上捣衣之声表明气候转寒了。墙边蟋蟀鸣叫,亦是触发人们秋思的。李贺《秋来》诗云:“桐风惊心壮士苦,衰灯络纬啼寒素。”米芾这两句着重写自己的直觉,他是先听到急促的砧声而后感到飒飒秋风之来临,因此,才觉得仿佛是砧声送来了秋风。同样,他是先听到蟋蟀悲鸣,而后才意识到时令已届高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