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的
1.学习、体会诗人敢于迎着风浪前进的大无畏精神以及治理长江,改造中华的伟大气魄。
2.学习、体会这首词中的浪漫主义精神和浓郁的诗味。
3.学习丰富、瑰丽的联想和想象,培养形象思维的能力。
4.学习本词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教学设想
从研究这首词上、下阕内在联系入手,抓住想象、联想这两个环节,学习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引导学生体会浪漫主义精神和浓郁的诗味,进而学习大无畏精神,坚定实现社会主义四个现代化的信念。
教学时数 1教时。
导入新课
1.指名背诵《沁园春·长沙》。
2.播放这首词的朗读录音带,初步感受本词的豪迈气魄和浓郁的诗味,以引起学生的兴趣。
指导预习:
1.轻声朗读本词一遍。
2.根据“预习提示”第2、3节以及课文注释进行自学、初步了解课文大意,并鼓励学生提出质疑。
研习新课
1.时代背景介绍。
这首词作于1956年6月初。当时国内农业、手工业以及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已经胜利完成,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在快速发展。各条战线捷报频传,形势十分喜人。毛泽东同志豪情满怀地巡视南方,三次畅游长江,并把这些感受寄寓于这首词中。读了这首词便能感受到当时的时代气氛和诗人强烈的感情。
2.了解词的思路,初步理解词意。
提问:上阕写了哪些具体内容?
明确:写了游泳时的所见、所感,抒发了横渡长江,与风浪搏斗的豪情。
提问:下阕写了哪些内容?
明确:描绘治理长江的现实图景和光辉前景,表现了诗人的伟大气魄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