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曹操:《观沧海》)
2.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李峤:《风》)
3.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李绅:《悯农》)
4.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汉乐府?长歌行》)
5.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杜甫:《绝句》)
6.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刘禹锡:《望洞庭》)
7.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刘禹锡:《秋词》)
8.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杜牧:《秋夕》)
9.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李煜:《虞美人》)
10.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辛弃疾:《丑奴儿?书博山道中》)
11.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战国楚·屈原《九歌·湘夫人》
12.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憭栗兮若在远行,登山临水兮送将归。战国楚·宋玉《九辩》
一、描写秋天的.成语
金风送爽、雁过留声、秋色宜人、天朗气清、 一叶知秋、春种秋收、春兰秋菊、春花秋月、 秋色宜人、秋风过耳、秋风萧瑟、秋雨绵绵、 一丛金黄、一丛火红、秋意深浓、秋兰飘香、 秋风过耳、丹枫迎秋、枫林如火。秋风萧瑟、秋雨绵绵、一叶知秋、一丛金黄、一丛火红、 秋意深浓、秋兰飘香、秋雨绵绵、春花秋月、秋风过耳、 丹枫迎秋、枫林如火、秋风习习 金风送爽、雁过留声、秋色宜人、天朗气清、一叶知秋秋色宜人、秋风萧瑟、秋雨绵绵、秋风过耳、丹枫迎秋、枫林如火、秋风习习、秋高气爽、落叶纷飞、秋色宜人、春种秋收、春兰秋菊、春花秋月、秋色宜人、秋风萧瑟、秋雨绵绵、秋风过耳、丹枫迎秋、枫林如火、秋风习习、金风送爽、秋风秋雨愁煞人、秋高气爽、金风送爽、雁过留声、秋色宜人、天朗气清、一叶知秋、、春种秋收、春兰秋菊、春花秋月、秋色宜人、秋风过耳、秋风萧瑟、秋雨绵绵、一叶知秋、一丛金黄、一丛火红、秋意深浓、秋兰飘香、秋雨绵绵、春花秋月、秋风过耳、丹枫迎秋、枫林如火
二、描写秋天的诗句
1、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注释】
袅袅:形容微风吹拂。
洞庭:洞庭湖,在今湖南省北部。
波:微波泛动。
木叶:枯黄的树叶。
2、战国楚·屈原《九歌·湘夫人》
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憭栗兮若在远行,登山临水兮送将归
【注释】
萧瑟:寂寞萧条的样子。
燎栗:凄凉。
若在远行:好象人在远行之中。
3、战国楚·宋玉《九辩》
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
4、汉·刘彻《秋风辞》
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
5、三国魏·曹丕《燕歌行》
榈庭多落叶,慨然知已秋
【注释】
榈庭:榈巷庭院。
6、晋·陶渊明《酬刘柴桑》
迢迢新秋夕,亭亭月将圆
【注释】
迢迢:形容夜长。
亭亭:远貌。
7、晋·陶渊明《戊申岁六月中遇火》
芙蓉露下落,杨柳月中疏
【注释】
芙蓉:荷花。
8、南朝齐·萧悫《秋思》
寒城一以眺,平楚正苍然
【注释】
寒城:寒意已侵城关。
眺:远望。平楚:平野。
苍然:草木茂盛的样子。两句写初秋之景。
9、南朝齐·谢朓《宣城郡内登望》
亭皋木叶下,陇首秋云飞
【注释】
亭皋:水边平地。
木叶:树叶。
陇首:山名,在今陕西、甘肃之间。
10、南朝梁·柳浑《捣衣诗》
草低金城雾,木下玉门风
【注释】
草低:衰草枯萎。
木下:树叶落下。
金城:古郡名,在今甘肃榆中与青海西宁之间。
玉门:玉门关,在今甘肃敦煌西。两句写西北寒秋之景。
11、南朝梁·范云《别诗》
树树秋声,山山寒色
【注释】
秋声:秋天西风作,草木零落,多肃杀之声。
12、北周·庾信《周谯国公夫人步陆孤氏墓志铭》
时维九月,序属三秋
【注释】
维:语助词,无义。
序:时节。
13、唐·王勃《秋日登洪府膝王阁饯别序》
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注释】
骛:鸟名,野鸭。
齐飞:落霞从天而下,孤骛由下而上,高下齐飞。
一色:秋水碧而连天,长空蓝而映水,形成一色。
14、唐·王勃《秋日登洪府膝王阁饯别序》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15、唐·王绩《野望》
挂林风景异,秋似洛阳春
16、唐·宋之问《始安秋日》
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
潺湲:流水声。
17、唐·王维《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荆溪白石出,天寒红叶稀
这两句写深秋景色:溪水下降,白石露出,红叶飘零,所余不多。
18、唐·王维《阙题二首·山中》
秋声万户竹,寒色五陵松
19、唐·李颀《望秦川》
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
20、唐·王昌龄《长信秋词五首》
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
熏笼玉枕无颜色,卧听南宫清漏长。
寒潭映白月,秋雨上青苔。
21、唐·刘长卿《游休禅师双峰寺》
木落雁南渡,北风江上寒
22、唐·孟浩然《早寒江上有怀》
秋色无远近,出门尽寒山
23、唐·李白《赠庐司户》
雨色秋来寒,风严清江爽
24、唐·李白《酬裴侍御对雨感时见赠》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酣:尽情饮酒。
25、唐·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