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以恋爱和婚姻为题材的作品占很大的比重,题材丰富,内容深刻。
《诗经》现存三百零五篇,简称“诗三百”,采集了由西周初期到春秋末期共五百多年间的各类音乐作品。《诗经》原称《诗》,也就是配乐的歌辞。《墨子,公孟篇》云:“诵诗三百,弦诗三百,歌诗三百,舞诗三百。”精练地概括了《诗经》可诵,可奏、可歌、可舞的音乐性质。只是到了后来,一般认为是秦火之后,《诗经》的曲调部分逐渐亡佚,才成为纯粹的诗歌形式。
《诗经》分风、雅、颂三部分。实际上也是音乐上的分类。宋代郑樵(1103-1162)说过:“风土之音曰‘风’,朝廷之音日‘雅’,宗庙之音曰‘颂’(《通志,点序》)。明确地指出《诗经》包括民间歌曲、宫廷歌曲和祭祀乐舞三类不同内容和形式的音乐作品。
《诗经》的爱情诗以其健康、率真的高尚格调、自主、坚贞的情感美质以及首创的情境相揉的比兴艺术手段,奠定了其在文学、音乐艺术史上独特地位,并对后世文学、音乐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一、 “君子好逑”
《诗经》中表达男女求爱诗多不胜数,多表现了男女之间倾慕之情。他们的爱情细腻却又直爽。严酷的封建制尚未建立,离而今以金钱为爱情婚姻先决条件的商品经济的时代更遥远。社会在破旧与立新的交替中,出现了一段相对自由的空白。在空白中,男女之大防尚未建立,人际关系仍然比较开放。正是这段空白。成就了一方自由的土壤,滋润造就了《诗经》的爱情诗。
《诗经》的开篇之作《关雎》就是很好的代表: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写的是一个男青年的真挚爱情与相思之苦,一个男青年在河边见到一个心爱的姑娘,于是便整天痴心地想她,睡梦里也追求着她,以致于翻来覆去整夜睡不着觉,最后如痴如狂地想到与她结婚。“钟鼓乐之”,钟鼓属大典之乐,用于庄严、隆重、欢乐、热烈的场合。人生最大的欢乐庆典,莫过于婚礼。从此看出此时真实地反应了当时青年男女对美好爱情和婚姻的追求。
同样,当时的女子大胆豪爽,遇见心爱的人也情不自禁地咏出求爱的诗歌。 黑格尔曾说:“爱情在女子身上特别显得美,因为女子吧全部精神生活和现实生活都集中在爱情里或扩大成为爱情,她只有在爱情里才找到生命的支持力。”
“摽有梅,其实七兮。求我庶士,迨其吉兮。
摽有梅,其实三兮。求我庶士,迨其今兮。
摽有梅,顷筐塈之。求我庶士,迨其谓之!”
这里《召南·摽有梅》就是一位妙龄女子急于出嫁的独白。红艳艳水灵灵的梅子的渐次凋落。令女子感到一份青春易逝的伤感与焦灼,她急切地呼唤心上人早日来迎娶她。这首诗里的大胆、直畅与率真,实令后世文学中那些羞答答的爱情汗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