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源出处《诗 · 召南 ·甘棠》序:“甘棠,美召 (shao) 伯也。召伯之教,明于南国。”诗曰:“蔽芾 (fei) 甘棠,勿翦勿伐,召伯所茇 (ba)。蔽芾甘棠,勿翦勿败,召伯所憩。蔽芾甘棠,勿翦勿拜,召伯所说(shui)。” 《史记 ·燕召公世家》:“召公之治西方,甚得兆民和。召公巡行乡邑,有棠树,决狱政事其下,自侯伯至庶人各得其所,无失职者。召公卒,而民人思召公之政,怀棠树不敢伐,哥 (歌) 咏之,作 《甘棠》 之诗。”注引 《括地志》 云:“召伯听讼甘棠之下,周人思之,不伐其树,后人怀其德,因立庙,有棠在九曲城东阜上。” 《说苑 ·贵德》:“召公述职,当桑蚕之时,不欲变民事,故不入邑中,舍于甘棠之下而听断焉,陕间之人,皆得其所,是故后世思而歌咏之。” 《孔子家语 ·好生》:“孔子曰:“‘吾于 《甘棠》,见宗庙之敬甚矣,思其人,必爱其树,尊其人,必敬其位,道也。’”
释义用法召公 (姓姬名奭,又称召伯,邵伯) 巡行治理地方,因正当农事蚕桑之时,故不入城邑,在甘棠树下处理政事,听断诉讼,不去扰民。召公去世后,百姓怀念他的恩德,保护棠树不砍伐,留作纪念。后以此典称颂官吏爱民的 仁政。
用典形式
【爱棠】 唐 ·刘禹锡:“爱棠余故吏,骑竹见新童。”宋 ·梅尧臣:“学诗闻已熟,爱棠理岂无。”
【棠阴】 宋 ·陈师道:“棣萼同时升紫禁,棠阴由此驻彤襜。”清 ·黄景仁:“他日愿随诸父老,听清琴,献颂棠阴下。”
【棠芾】 宋 ·李昴英:“清明官府歌棠芾,且萧闲事外,下看玉城珠市。”
【棠郊】 宋 ·曾巩:“学舍却寻余教在,棠郊应喜旧阴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