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评价的最终目标是激发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优化课堂评价,此举已成为体现教师课堂教学调节能力和教学机智的一个方面。教师的评价,既要有激励性的表扬,又要有委婉的引导。可是,长期以来,语文课堂评价时常是以教师“一锤定音”,“盖棺定论”告终。在提高课堂评价注重分层性、激励性、建议性、多样性和延时性的今天,如何做到“正本清源”,使学生能“尊其师而信其道”呢?依笔者之见,语文教师要念好课堂评价语言“三字经”。
一、真
评价语言是一门艺术。评价语言的真诚贴切,准确得体则是其根本。准确得体的评价语言不仅能对学生的学习给予客观、公正、合理的评价,而且能达到师生之间心灵的沟通与理解,加深师生的情感。因为教师真诚的语言、亲切的语调、鼓励的言辞、温和的表情、友善的微笑,无不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不断创新的欲望和需要,促使学生的心理常常处于一种“蠢蠢欲动”和“欲罢不能”的积极状态。若需达到“真”功实效,则需要注重:
1、评价情感要真挚。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同样一个“好”,可以说得平淡如水,让人有勉强之嫌,也可以说得激情满怀,让人感受到是你发自己内心的赞赏。由于教师的评价对学生的情绪和情感影响颇深,情绪和情感是一种人内在的动机力量,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动机。因此,教师的评价应该注重情感投入。即可用简短、恰当的措辞,热情地给予褒扬。例“确实有头脑”,“很有自己的高见”,“鲁迅是大文豪,你就是小文豪”等等,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2、评价内容要真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