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象中,第一次看《窦娥冤》,还是小时侯坐在戏台边看到的画面,那时根本不知道谁是关汉卿,什么是杂剧,只晓得看到的是秦腔,我们陕西的地方戏,也是我爸会唱的戏;后来再看,是和老爸一起看电视上的秦腔演出,边看边听老爸讲剧情,讲演出的名角儿。别小看这样的耳濡目染,这种养成教育的力量可是极大的,导致后来,我这个唱不了几句戏曲的门外汉,对秦腔名角都弄的门儿清!缘于文化下乡活动,今天算是正式看《窦娥冤》的第三次,还是小时候看戏时村口的那个舞台,滋味却不尽相同。好久没有感受到这样近距离的秦腔演出,感觉非常震撼,演员唱腔,舞台表演,音响效果等各方面都很撩人心弦,看的时候,内心抑不住的翻腾、激动,站了近两个小时,又下起了小雨,我却还是想把它看完。
和戏的缘分归结于我的家庭,根深蒂固是因为它几乎就是我整个童年的记忆,是陪伴我成长的乐趣,也是最珍贵的回忆!
记得小时候,爸爸每次排戏,我都要跟着去厂里,每次端着搪瓷碗吃咸菜就馒头都觉得可香了!排练时,就静静地坐在舞台边上,看着导演给演员们一遍又一遍的讲,排!正式演出时,会和妈妈坐在台子下面认真的看,虽然,看得也不是很懂的样子!那时候的老爸瘦高个儿,长相英俊帅气,嗓子那也是团里首屈一指的,所以,每次基本都是男主的角色!记得有一次在台下看到爸爸被抓走了要砍头,我在台下急的哭了起来,妈妈哄了我好久,把我眼睛堵住不让看,这才让情绪得到缓和……唉!用现在的话说,就是太入戏了!
我们家是七十年代典型的工农家庭,就是一个工人和一个农民结合起来的小家庭!本来生活还算过得去,可就因为没有彻底贯彻计划生育工作,又生了我这个第三胎,使家里经济稍显拮据。即使这样,戏剧的影子在我们家还是随处可见,我们家最奢侈的电器是录音机,说奢侈,是因为在我记忆中,爸爸把录音机换了不少于三个,干啥呢?听戏呗!当然,有录音机那就少不了磁带了!更少不了音箱了……各种秦腔本戏,折子戏,名家唱段,秦腔牌子曲,为了让成堆成堆的磁带有地儿放,我爸又发挥了他木匠特长,专门做了磁带架……于是,每天我家院子里都能听到嘹亮的戏曲声!有段时间,老爸靠着做音箱还赚了点小钱!最让人佩服的是,他不知道从哪里淘来了一套电唱机……搞得家里充斥着老上海的味道!!!那时不懂,那咿咿呀呀的声音,听得我直起鸡皮疙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