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暖叙事抒情散文

时间:2021-08-31

  叙事抒情散文应该怎么写呢,来学习一下吧!

温暖叙事抒情散文

  有关温暖的叙事抒情散文篇一

  据说北大西洋的亚索尔群岛,是世界上最温暖的地方。此处常年12—25度,可谓梦中伊甸园,人间似天堂。对此佳境,那些人财两闲的人们,趋之若鹜,似候鸟般迁徙,向往之情无以复加。

  我的一个朋友,就是这个群体里的一只“候鸟”。这天,我为他饯行。

  “何必到那么远的地方寻找温暖!”浅吟低酌之间,我突然发问,“你知道吗,那种温暖,咱们这儿就有!”

  “哪儿?”朋友眉头微蹙,盯着我发问,大有马上退机票的架势。

  “中午站在天寒地冻的室外晒太阳,那温暖的感觉不亚于亚索尔群岛!”

  “哈哈,老兄,你这是在偷换概念!”

  的确有点文字游戏的味道,但我又何尝说错了呢?

  温暖感知于发肤,那是上天的恩赐。这种纯自然的感受,除了我们人类以外,还有动物,花草树木等等所有的生命;另一种温暖,来自于心灵上的感应。这种温暖,为我们万物之灵的人类所独有,她感知于心,发乎于情。不为万物所左右,不为寒暑所冷暖。对此,古人早有了悟。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可以说是最好的诠释: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可见,在人情的温暖面前,没有天寒地冻,难寻孤苦飘零。

  不论是达官显贵,还是百姓平民,对“温暖”,都会有铭刻于心的经历和感受。如人饮水,冷暖自知。而不同的年龄段,对“温暖”的感受也是不同的。

  孩提时代,最温暖的地方是父母的怀抱;学生时代,来自慰藉的温暖是老师和父母赞许的目光;到了恋爱阶段,最能体现温暖的,是恋人灵与肉的交融;成家立业后的温暖,是平安祥和的家庭生活。那么,古稀之年的老人的温暖,又是怎样的呢?对此,我曾迷茫过。

  记得不惑之年的冬天,那日阳光充足,几位古稀之年的老人,坐在木凳或是轮椅上,在数九寒天之中晒着太阳。他们表情木讷,目光呆滞。我看到这幅情景,内心涌起了一种悲悯人生的怆然感:人到了这个岁数,乐趣何在?想起自己有可能步入后尘,忧从中来,难以断绝。

  而前些日子的一次经历,让我对阳光下的老人的纠结,得以释怀。

  那是一个寒风刺骨的中午,我坐在公园长条椅上等待一个朋友。灿烂的阳光轻触摸着我的肌肤,周身顿感暖意融融。我微微的闭上眼睛,幻想着自己是一位耄耋老者。我的眼帘,被阳光浸染成了淡淡的粉红色。冥冥渺渺,自己仿佛穿越到了襁褓之中,这是一种从未有过的恬静。

  我的躯体里,似乎有一股缓缓流淌的清泉,在荡涤着尘封中的记忆。静而后能定,定而后能安,安而后能得。倏忽之间,我明白了那些晒太阳的老人,他们不单是汲取驱赶寒冷的热量,更主要的是为了,在温暖的记忆的沙滩上,回味、享受着多彩斑斓的一生。对于他们来说,在那表情木讷、目光呆滞的掩盖下,生命之旅,从新走过!

  温暖是种幸福,温暖是种胸怀,温暖是种憧憬,温暖是种满足。可以说,人的一生,是追求温暖的一生。曾参的“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我们规划出了寻找“温暖”的途径。或许会问,人们享受的温暖,与“治国、天下平”有何关联?关系甚大!试想,在一个生灵涂炭、饿殍遍野的国度里,百姓的“温暖”,何来之有?正所谓民生冷暖,系之于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冬日的阳光显得格外的温暖。我将那位去亚索尔群岛的朋友送到了机场,登机前,我把李白的那首《赠汪伦》的诗,发在了他的手机上。在挥别的一刻,我摇了摇手机。他看完自己的手机后,脸上露出了甜美、温馨的笑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