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的轻风飘来淡淡的粽香,青绿的粽叶包裹浓浓的真情,徜徉在心迹流淌的岁月,追忆久已沉淀的情愫,端午佳节,你是否怀念呢?
时光如故乡的那条溪流里的水,一个转身,不知早已流走了多少,转眼间,又快到了端午节,然而今年端午节我依然不能在故乡,掐指算一算,这已是第五个年头没在故乡过端午节了。每次在异乡过节,心头总会渗出淡淡的忧伤。
托腮怀念故乡的端午,在时光的隧道里,我遇到了一个拿着锄耙一边哭一边卖力地打柳条的女孩,我很想知道她为什么哭得那么伤心,女孩哭着对我说:“我就是小时候的你呀,你应该知道我为什么哭泣。”女孩的话让我想起了2001年那个令我难忘的端午节。
在我读小学的那段时光里,家里的情况不是很好,三妈常年在外地打工,三叔每年安顿好家里的庄稼就会去邻近的工地打零工,因为离家远,十天半月才能回一次家,因此家里只有奶奶、我还有三叔的两个女儿,虽然工作很忙,但每到传统节日,三叔都会从工地上回来,陪我们一起过节,然而2001年的端午节他却因工期紧而缺席了。
那年端午来临前,奶奶跟往常过端午一样早早做好了米酒,还做了很多漂亮的印花馍馍(老家叫故角儿)。随着端午节的逼近,米酒的香味也越来越浓,越来越醇,比邻居亮亮哥哥家的槐花还要醇香。我们几个小孩天天盼望着三叔早点回来,他回来后肯定会给我们带好吃的糖果,还有手上绑的花线线,端午节的早上,我们会跟着三叔去打柳条,然后挑好看的大束的柳条插在家里的每一个门和窗户上,预示着留住春天,也有辟邪的意思。然而直到端午节前夜,三叔还是没有回来,因为三叔不在,奶奶做的可口的饭菜吃起来也没了味道,我们简单吃完晚饭,就早早的睡了。
端午节的早晨,清脆的鸟鸣声叫醒了熟睡中的我,奶奶早已打扫完院子,做好了早饭叫我们吃完了去上学,而我的心里却莫名地难过,因为在故乡,端午节那天,大人都会给小孩的手上和脚上绑上非常漂亮的花丝线做的链子,意味着可以免受灾难,一年平平安安,然而三叔没回来,我们都没有花丝线可带。
我没有心思吃早饭,含着泪水赌气地走出家门,当我看到邻居家的门上插满了大束的青翠欲滴的柳枝时,眼泪再也忍不住了,像珠子一样掉了下来。我转身回家,拿起锄耙跑到柳树林里,一边哭一边打柳枝,因为力气小,打下来的柳枝细碎而难看。费了好大功夫我才抱着一堆碎小的柳枝跑回家,踩着凳子小心地插在家里的每一扇门和窗户上。
看着随风摇曳的柳枝,我才安心地背着书包去上学,在上学的路上同学们都在炫耀自己手上戴的花丝线,我的心里又一次难过,委屈地偷偷抹眼泪,村里的一个姐姐看到后问我为什么哭,我哽咽地说了原因,姐姐笑着说这是多大的事儿,看我哭个不停,她将自己手上的花丝线取下来戴在了我手上,我才止住了哭泣……
每当想起当年的那些事,我都不明白自己为什么会为几根花丝线,几枝柳条而哭得那么伤心,内心深处的原因也许是因为祖孙几个过节的气氛太过孤单,也许是节日里想念远方的父母……
又是一年端午至,家乡每家每户的门窗上将又会是一片柳叶纷飞的美好景象,小孩子的手上的花丝线应该更加漂亮,而我却因年岁的增长,工作的忙碌,对节日的渴望也越来越淡了。
如今十几年过去了,很多东西都已是物是人非,那年之后的第三年奶奶就去世了,往后的端午节我再也没有机会喝那么香甜的米酒,手上也没绑过花丝线,端午节对我而言也仅仅成了一个节日,却也能扯出万千回忆……
后记:2014年6月2日,是我第一次和父母一起过端午节,母亲早早做好了米酒,节日的前一天做了馍馍(故角儿),并从房梁上割了一大片腊肉早早清洗好,端午节的早晨,父亲骑着电动车在连队的树林带折了几枝杨柳插在门窗上,我能感受到父母对这次节日的重视。出门多少年来,他们始终没有忘记家乡的习俗,我的加入让他们更加重视,而我却很不知足的惦念着在家乡过端午。
我简单炒了两个菜,父母和妹妹们都吃得很尽兴,我却丝毫找不到节日的气氛,吃过早饭就骑着车子去桑树林里摘桑葚,没想到那片林子却让我流连忘返,回来时都快中午,想着下午还要值班,便早早收拾东西准备回单位,母亲说米酒好了叫我尝点,我说桑葚吃饱了,小妹顿时怒了,妈妈专门给你做的米酒,你却不吃,我看到母亲眼里失望的神色,却还是没有吃,我知道母亲的米酒不是我想要的味道。父亲说那把泡好的腊肉带上,我说什么也不带,母亲却麻利地切了一大块小心翼翼地用塑料袋包好装进我的包里。
因为是放假最后一天,回城的班车特别紧,父亲骑摩托送我到场部等车,趴在父亲的背上,我想起了三叔,那些年是三叔骑着自行车送我去上学的……
端午节,我想你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