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月风情节经典散文

时间:2021-08-31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因此各地的风土人情往往有着一定差异,而正是由于这差异,每个地域的风土人情越来越牵制着旅客的脚步,成了当地一张不可或缺的金名片。然而在日益明显的同质化现象中,这金名片也不可避免地卷入了“褪色”的波涛之中。

腊月风情节经典散文

  我的家乡在绍兴,被誉之为“江南水乡之典型”。这里,经过2500多年的积淀,有着其独特的风土人情,或许是因为蕴含着数千年的古韵,以至于你坐车一经过,早已心中默念:这是到绍兴了!许多人和我提起绍兴的民俗,我第一反应就是去那腊月风情节里寻找画面,虽然那些也大多定格于童年时光,但依然记忆犹新。

  “腊月风情节”在绍兴的北部一座千年古镇——安昌举办,它虽然没有豪放的安塞腰鼓表演,也没有王府井庙会的繁华,但它却有着浓浓的古越民俗气息——那种气息能让你一闻便知是绍兴。

  终于那面期待已久的锣响了,一下子人群攒动,河上大大小小的石板桥上、河两岸的石板街瞬间布满了人,古色古香的屋檐下涌动着黑色的人流。挤过第一座通向古街的石桥,马上婉转的越剧声早已把你心里万千思绪肃清——那是城隍庙前的社戏开场了!绍兴的戏台往往与庙宇联系在一起,庙宇前一般都有着一个与其规制相仿的戏台。每当逢年过节,这里便成了附近人们的聚集地。走过戏台,沿着古街进去,扑鼻而来的是老房子的木香味,淡雅而悠长,临街的房子往往都变作了店铺。一边是河一边是街的布局是老绍兴最常见的商业区。究其原因,大致船是以前水乡的主要交通工具,依河开店,不仅方便货物集聚还便于顾客往来。几家特色店铺至今仍记忆犹新。离街口不远的一家店铺,往里望去一张大大的老虎像映入眼帘,这就是绍兴特有的乌毡帽店了。有些外地游客往往会惊讶这帽子与老虎有什么关联?细说起来,乌毡帽的祖师爷就是老虎。相传,有个猎人进虎穴将老虎打死,意外发现老虎把平时拖吃猪、羊和其他野兽后剩下的毛压垫的窝里,久而久之,磨压成片状的的毡子。猎人把它带回家洗干净,加工成帽子模样,待干燥后往头上一戴,顿时感到暖和舒适,消息传开,于是大家纷纷仿制,乌毡帽不仅成了绍兴人冬季独特的御寒品,也成了绍兴人的身份证明。许多人往往会逗留于店中,戴个乌毡帽拍照留念,有些年轻人索性买了帽子戴着就走,一边说着“我是小绍兴人”。除了乌毡帽,扯白糖也是去古镇必买的。时常可以看到一位头发已经花白的老爷爷,将一条冒着热气的白色棒状软糖挂到柱子上,不仔细看还以为是制作面食的面粉条,只看他边扯边用剪刀迅速剪下,熟练的双手不停地重复着同样动作,不一会儿就剪完了,一颗颗晶莹剔透入口即化又带着极强韧性的糖就做好了。老爷爷很是大方,往往会将做好的糖让游客免费品尝,这对于那时的我们是最大的赐予了,往往吃好几颗才肯离去,而看着我们吃,老爷爷也往往是笑呵呵的说:“多吃几颗多吃几颗!”

  往往只顾着在扯白糖摊边吃了,忘了河上的精彩,直到许多游客都停下来拍手叫好时,才回过神来看:一艘艘乌篷船穿梭着,船上的人们敲锣打鼓,仿佛催促着船头划桨的穿花色衣服船老大,这就是别具特色的乌篷船划船竞赛了。待乌篷船如箭般穿流而过,后面唢呐、锣声密集起来,一场水乡独有的水上婚礼表演开始了。往往是由几艘大船组成,当前一艘,船头歇着大红花轿,两侧的船舱贴着大红喜字,甚是气派,一座花轿的大小和装饰往往反映着一户人家的财力。第二艘船头站满了吹吹打打的人,而这船舱里也往往载着新娘,那时候的新娘可不能随便被人看见的,因此船舱也捂得很是严实。接下来那艘往往是嫁妆了,横七竖八的堆着给别人看。几艘大船会在祠堂河埠歇下,祠堂早已打扫一新,铺着红毡放着爆竹迎接新娘到来。送入洞房后,继续沿街走去,一串串腊肠挂在沿河街边,这就是酱货店了。这是绍兴人过年必不可少的年货,会当做犒劳自己和招待客人最好的菜肴了。往往店家会临河摆个摊,细细得将肉切成颗状,神奇地灌入猪小肠中,经过晒干后腊肠就制成了。除了腊肠,绍兴人很是喜欢酱或腌制,鸡鸭鹅和一方方肉也都一样酱了晒干,这样大部分年货就已经置办好了。时间很快,那时的我们看着饭店里人多起来,就知道不早了,只能扫兴地跑回家里吃午饭,约着午后再来,可往往东窗事发,上午偷偷出去被爸妈知道了,下午便出不去了,虽然整个心思还在那街上游荡,年糕店、冬酿馆、师爷馆一个个挨着神游。

  后来紧接着学业的不断增重,好几次风情节只能在家安心学习了。直到去年元旦回家,听妈妈说如今腊月风情节时间变成了每年元旦,一办就是三天。于是儿时风情节的印象逐渐明朗起来,、又再一次跑去阔别多年的风情节,然而这一次去却再也找不到儿时那种兴奋了。古镇似乎也成了名义上的古镇了,许多桥梁都翻新了或者加固了,街口也突然多了许多新造的所谓的“古色古香”的店,一下子觉得突兀起来,再沿街走去,许多店都换了主人,当年扯白糖的老爷爷早已不在了,换了一个和当年老爷爷年龄相仿的人了,虽然几乎一样的`扯一样的剪,但终究不是原来的味。走到年糕店前面,外面的人伸长着脖子往人堆里望去,也许看得是热闹罢了。里面几个人一起抬着木桩往石臼里撞击着,门外面几个大妈指着其中一人,私下说着话:“咦,怎么今年那个穿藏青衣服的噶眼生的,没见过啊?”“哦,你不晓得啊,原来那个xx老师傅去年患癌症走了啊,这是他的儿子。”又一个大妈似乎搭话有些突兀,“这是也给现在的后生们看看了的,我家孙女年糕碰都不要碰。”说着摇摇头管自己走了。如今古镇老字号最出名的莫过于酱园,但新一代对于传统工艺的漠视,其手工酿制工艺能否传承也成了时下难题。从风情节回来的路上,我的思绪很是混乱,两种势力仿佛在脑中打架,其一是儿时对风情节美好回忆的一个个画面,另一则是现今风情节似乎单一成了地方经济的一个增长点,而且面临着濒危的境地。我不断问着自己:“到底哪个才是我心中的风情节呢?以后再有别人问起我家乡绍兴的特色,我又该如何描述呢?”

  随着绍兴撤县设区,城市化进程进一步加快,许多原本带着老绍兴烙印的地域似乎一夜间淹没于千篇一律的高楼大厦霓虹灯之中,那一番独特的风土人情如今也大概只能在景区里零散窥见了,但这终究是一种矫饰罢了。因此,散落的这些地域文化在本地新的一代中传承成了一大难题,更不用说推向全国乃至整个世界了。然而,它们是数千年历史在古越大地的积淀,是绍兴乃至整个国家地域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如今,风情节虽然越办越热闹,然而其中那一番风情早已不是当初的模样了,由此及彼,许许多多像风情节变迁的事物也陷入了同样的境地。我想:如何用这些残缺甚至零散的片段去重组当年那桌原汁原味的饕餮盛宴,成了我们这一代难以推卸的重任。

【腊月风情节经典散文】相关文章:

1.乡村腊月经典散文

2.博客情节散文

3.红楼梦经典情节

4.听风的经典散文

5.腊月春风经典诗歌

6.母亲的腊月散文

7.腊月的雪散文

8.腊月雪现代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