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记优秀乡村教师黄泽元老师散文

时间:2021-08-31

  四川省金堂县五凤镇百花小学的黄泽元老师,在他刚过完五十九岁生日的第三天,倒在了他挚爱的讲台前边。2016年9月12日下午4点过,黄泽元老师在五凤九义校参加教研活动时,因脑溢血突然倒下,虽经过几所医院的医护人员的全力抢救,最终,这位将到花甲之年的优秀教师还是离我们而去。

追记优秀乡村教师黄泽元老师散文

  黄泽元老师出生于1957年8月10日的五凤公社上游二组。他是家中的老幺,上边有七个哥哥,四个姐姐。在那人民公社食堂化的年代,他们家的生存环境尤其艰难。也正因为是家中老幺,才有幸成为兄弟姐妹中文化程度最高的一个,高中毕业后,成为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成为家中的骄傲。

  1976年,高中毕业的他成了五凤公社上游小学的一名民办教师。每月领着8元钱的生活补贴和生产队补助的10分工。风里来雨里去的,行走在那崎岖不平的羊肠小道上,奔波在学校与家庭之间。每日清晨6点起床,把家里的活儿忙完后,6点半钟徒步一小时,来到学校。7点半。开始打扫卫生,做好课前准备。8点钟,他站在校门,微笑着迎接每一位学生的到来。上课的铃声响起,他走向那三尺讲台,认真细致的给学生讲授新课,完了帮助学生复习,辅导作业。中午就在学校简单的吃点饭。起初,学校没有伙食团,他就自己上山捡来柴火,生火做饭。午饭后,他有来到教室,关心学生午眠。看到穿着单薄的学生,他就将自己的衣服给学生盖上,怕学生着凉。下午,接着给学生上课。下午五点,学生放学了,他又成了学生的保护神,带着顺路的学生,一起唱着歌谣回家。见到年龄小的孩子走路困难,他就抱在怀里,背在肩上。直到把学生安全的送到家里。这时,已是晚上6点过了。

  累了一天的他,回到家里,又拿起锄头,下到地里种地,看到妻子辛苦的劳作,他作为男人主动为她分担家务。担水、劈柴、喂猪、做饭,他样样都干。没有一点教书老师的架子。夜深了,还要给学生批改作业。就这样,日子清苦的过着。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黄老师在上游小学一干就是28年。

  黄老师他心中有着对教师这个神圣职业的敬重。黄泽元老师刚参加工作是在五凤公社上游大队小学,后来更名为五凤乡上游村小学,再后来为五凤镇上游村小学。减去其间(1990年8月——1991年7月)到金堂师范校学习的一年,他在这里总共工作了28年。

  2005年8月,由于工作需要,学校安排他到九里村小学任教。九里村小学离家有十几里路。还需要坐渡船穿越涛涛沱江,其他老师都不愿意去,而他没有怨言。他说:“在哪里都是教书,再远的学校总得有人去教书啊”。一句朴实的话语,让他在九里学校一干就是三年。由于路途遥远,他每天都得提前动身,翻山越岭,到达学校。有一年沱江河水猛涨,渡船停运。他想,如果就此不去学校将影响学生的教学。于是,他冒险租用小船,从稍远的上游漂向对岸。进过几次险情后,一身湿透了的黄老师终于抵达学校。学生们见到冒着生命危险来到教室的黄老师,情不自禁的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面对心爱的学生和钟爱的讲台,黄老师很淡定:“同学们,我是舍不得你们啊,害怕影响你们的课程,这点困难算什么?上课”

  三年后,学校又把他调到离家6里路罗坝村小学工作。2009年8月,学校又把他调到百花小学任教。不断的变换学校,不断的调整岗位,黄老师都是毫无怨言,坚决服从,起到了榜样作用,受到学生和学校的好评。

  无论是上游村小,还是九里、罗坝、百花小学,都处于五凤的山区,都是典型的山区乡村小学,教学条件艰苦,生活条件更是艰难。尤其是在九里村小工作的三年,离家最远。他从家里到学校有十二三里路程,全是步行,其间还要坐两次渡船。

  黄泽元老师,从一个民办教师开始从事教育事业,后来通过国家考试成为了一名公办教师。无论是民办还是公办,无论是挣点公分还是挣点工资,黄老师都以崇高的师德、高尚的情操,在条件艰苦的山区学校,在那三尺讲台。辛勤耕耘,默默奉献,彰显了一个基层教师的崇高品德。

  黄老师这一崇高的品德感染着学生。学校地处山区,许多家长都去沿海打工去了,孩子们很多都是爷爷奶奶照看的留守儿童。留守儿童的内心很孤独,时常想念父母。黄老师把关爱留守儿童作为他的一项重要的工作。经常与留守儿童谈心、经常翻山越岭家访,还将特别困难的学生带到家里,交给爱人照顾,给孩子们买来新衣服,学习用品。让他们不再感觉孤独。

  许多孩子的家长都不在身边,遇到学校要收取学生的学杂费时,他总是用微薄的工资替学生垫上。久了,有的家长就忘记了,他也不会问。同事想看到黄老师家境也不宽裕,就主动帮他问学生家长。他坚决反对。他说:“这点钱算么果,不要问,不要伤害了孩子。”几十年下来,他为学生垫付了不少的费用,而自己却舍不得买一件好衣服穿,总是穿着朴素,生活节约。

  由于常年劳累,黄老师时常出现头晕的情况。同事们劝他去淮口的金堂县第二人民医院检查。他说没有啥,一直坚持工作。有一次,正在给学生上数学课,突然头晕。他喝了一口水,靠在窗边休息了一下,给爱人打电话,送药到学校。吃完药后,继续上课。他说:“等我跑几里路回去,吃药,就要耽误学生上课了。”他总是把上课看做高于一切的事情。

  黄老师爱岗敬业,热爱同事。黄老师平时说话和气,轻言细语。从没有和学校老师红过脸。他常说,要多为别人考虑,自己吃点亏算什么,同事们在山村学校来教书都不容易。每天他总是提前到办公室,由于办公室在底楼,室内潮湿,他就先打开窗子,让新鲜的'空气飘进。打扫完办公室后,还给同事烧开水、泡茶。然后做好上课准备。放学了,他关好门窗,最后一个离开。他的办公室总是窗明几净,办公桌上整洁的摆放着书本和教学用品。

  黄老师热爱家庭,更热爱教育事业。平时,家里的包产地都是妻子一个人耕种。放学了、放假了他哪里也不去,就和妻子一道下地干活。新婚不久,大女儿出世了,为了不影响教学,他将只有七个月大的女儿送到外婆家,请外婆照管。这一管就是七年,女儿读小学的时候,才接回来。女儿也在他的班上读书,但是他将学生都当做自己的孩子,一样的关心,一样的呵护。

  黄老师热爱家乡,热爱山村学校。由于他的教学质量高,教学方法实用得当。中心校多次想请他去工作条件较好的五凤镇上教书,他都婉言谢绝。他的同学成了县教育局的领导,也有机会调到城里的学校教书,他都不愿离开家乡。他常说:“在哪里都是教书,我在这里习惯了,山村学校更需要教师,我就在这里干一辈子算了。”朴实的话语,高尚的情操。黄老师在山村学校一杆就是四十年,心爱的学生,热爱的学校让他默默地在山区坚守。

  黄泽元老师于1976年8月毕业于金堂县淮口中学高七六级一班。当时的乡村,教师特别紧缺,作为高中生的他,毕业后就成为了一名民办教师——当时的教师,有公办与民办之分。这民办教师,是特定历史时段的历史产物,既要教书,又要务农。这一当就是十四年。到了1990年,他考上了金堂师范校的“民师班”,终于如愿以偿的“民”转“公”了,成为一名真正意义上的教师。

  无论是当初的民办教师,还是后来的公办教师,黄泽元老师的教育教学工作总是那样兢兢业业。到了临近退休的五十七八岁时,还积极参加教育教学研究工作。为了适应新形势下的教育教学工作,积极提升自身素质,使用各种多媒体进行教学。

  他在教学工作中,常常居于全镇同年级的前茅。单从近两年的来看。2014-2015学年度上期,在本校排第2位;下期在本校排第3位;2015-2016学年度上期,在本校排第1位;下期在本校排第2位。

  在他四十年的教育教学工作中,也获得了无数的荣誉,家里堆满了各种奖状和证书。

  黄泽元老师是一位默默无闻的村小教师,教书四十年,经他教过的学生数以千计,遍布全国各行各业,可以说是“桃李满天下”。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他任教的那所小小的村小,为金堂师范校输送了几十个优质生源。如今还有许多他的学生活跃在全县各校的教学一线。

  每到逢年过节,特别是教师节,黄老师都会收到许多学生发来的祝福短信和一些小礼物。

  杜鹃泣血,百灵哀鸣,噩耗当头,黄泽元老师溘然长逝,撒手西归,永远地离开了我们。可他那种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精神,脚踏实地、一丝不苟的作风,严于律已、为人师表的风范,将永远铭记在我们心中。

  离开百花学校,郎朗的读书声在寂静的山村响起。黄老师那语重心长、不知疲倦地教诲学生的师者风范依然在我的脑海浮现。他用一生的默默的奉献铸就了对党的教育事业的忠诚,铸就了对山区万千乡民和孩子们的那份浓浓的情和深深的爱。

  二〇XX年九月二十九日

【追记优秀乡村教师黄泽元老师散文】相关文章:

1.茅草耳的追记散文

2.棉花的追记现代散文

3.乡村教师散文

4.乡村教师赶车记散文

5.最美乡村教师散文

6.优秀散文:乡村乐章

7.一元钱的爱的优秀散文

8.乡村老师的感人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