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明强
一
母亲和我一起到城里居住以后,家乡让我留恋更多的就只有晓春时季的杨花了。
在城里,在城市的湖边上,也看到过杨树、也看到过杨花。那些杨树,或孤单无伴、或三五成群、或独行摇曳,全然没有家乡杨树林的气势。
二
在家乡,生长在洞庭湖中的杨树,放眼望去,一望无际,就象是连绵不断的绿色山峦。仲春的时候,杨柳树披上崭新的绿装,慢慢的翠绿欲滴,等到晓春时季,杨花飞舞,蔚为壮观。在枯水的秋冬时季,到杨树林里行走,真不知何时能走到尽头。
记得我少年时候的一个冬季,家里的耕牛委托一个人在杨树林里放养。一天水牛不见了,父母派我到杨树山中去寻找。父母和家乡的大人称杨树林不叫杨树林,而是叫杨树山。我在杨树林中走啊!行啊!也不知道杨树林那一边是一个什么样子。走进杨树林,就象走进长满树木的山里一样,难怪家乡的人们把洞庭湖平原中的杨树林称为杨树山。
三
真正让我喜欢杨花飞舞的时候,是我上高中读书的一个春天。在上高中的路上,要走过近十里路的资江大堤。堤外面就有成片成片的杨树林,沿着资江河水,沿着资江河大堤无限的蜿蜒开去。杨花飞舞的时候,温暖的南风,把雾一般的杨花,从河滩外的杨树林送往家乡的田野。杨花漫过大堤,明显地感觉到脚下的杨花增多,有一种薄雾渐浓的感觉。走在大堤上,就象置身于仙境一般。偶尔伸出手抓住一、两朵,用食指、拇指和中指轻轻的搓捻,有一种凝脂一样的滑滑的感觉。与凝脂不同的是,杨花有一种暖暖的温度。淡淡的温暖,经手指传到身体,从身体传到心灵深处。那种温暖,即是过去几十年,也难也忘怀。
四
古时候,有不少人都想把杨花与生活中的某个物品比较。有的人说杨花似雪。如唐朝诗人吴融的《杨花》:“不斗秾华不占红,自飞晴野雪蒙蒙。” 谢道韫的:“未若柳絮因风起。”前者把杨花比作雪花,后者把雪花比作杨花。雪花与杨花的共同之处,都能在空中飞舞,都是一种纯洁的白色,除此之外,杨花和雪花真的有很多不同。且不说前面说过的,杨花有一种令人难以忘怀的温暖。杨花的飘与柔,世间有何物能比呢?古诗云:“飘泊无端疑‘白也’,轻盈真欲类‘虞兮’”,倒是把杨花的柔刻画了几分。记得有一次接触过一款高档羽绒,那种柔、那种滑,让我觉得可以与杨花媲美。可那种高档羽绒没法象杨花一样排列成一朵朵的花呀!漫天飞舞的杨花,可以结绊而行,可以躲到某一个宁静的角落,不会象羽绒一样,一小根一小根吸附在衣物的表面上,动弹不得。
五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我调回母校湘阴四中工作。母校就坐落在资江堤院内两、三百米处的一条小河边。小河的两边还栽有一排排的杨柳,杨花盛开的日子,站在教室的走廊上, 看到一朵朵杨花迎面飞来,飞过栏杆。可惜,那时候我还不知道有:“质洁未堪污道路,身轻容易上楼台”的诗句,否则的话,我会高声吟唱。有的杨花还飞进了我的的房间。在房间里缓缓的坠落,遇到后门也开着的时候,他们又悄无声息从后门出去了。
有一次打扫房间,拉动前门,看到门的角落里有一个雾状的、毛绒绒的小球,比拳头大,那是飞进我房间的杨花凝成的。我把扫帚往里伸时,小球迅速向里面退缩,一直退到门缝的角落里处。门框的缝隙中有南风吹进,毛绒绒的.小球从地上弹了起来,上面沾了一些灰尘和角落里的杂质。当我把扫帚移开时,它又落了下去。我再次提起扫帚靠近它时,它又弹了起来。由于有门风的作用,小球看上去有一点微微颤抖,一副楚楚动人的样子,仿佛要对我说:“我这么温柔,你还要把我扫地出门吗?”我的手就突然停了下来。
六
我曾经想象着杨花和芦花一样。去年冬天,在芦苇收割的季节,同事们邀请我去赏芦花,我欣然前往。一路上我心里就想着,虽然有二十多年没有看到家乡的杨花了,能去看看洞庭湖里的芦花也是不错的选择。和同事们走进芦苇荡深处,攀折了一枝比较大的芦苇花,有很多很多一穗一穗的小芦苇花组成。我把它举在头顶,用力的摇动,满心欢喜地期待这些芦苇花,象杨花一样能纷纷扬扬飞开去,让我过一过又见杨花的瘾。可那些小芦花象一个个笨拙的小懒汉,就落在我身边的一两米处,让我的大失所望。
七
杨花还是孩子们追逐的对象,有一个画面一直留在我脑海里。印象中有一户人家的禾场上,一个两、三岁的孩子为了追到一朵杨花,围绕着禾场追来跑去,眼看着孩子快要抓住了,那朵杨花却迅速地从孩子的指间滑过,惹得小孩子只好调头又追。后来,这一场景成了我咏杨花的一首诗中的句子:“楼前童子团团转,亲吻小手又分离”。
八
外面春光明媚,杨花飞舞的季节又要到了,只可惜我没有工夫,象青春年少的时候,置身于漫天飞舞的杨花丛中,感受到杨花的温暖和轻柔。也是因为世人的偏见,有驾车去观鸟的,有骑车去观芦花的,却没有听说要去赏杨花的。如果我大张其鼓地说要去观杨花,一定会引来异样的眼光。
就让那轻柔如雾的杨花,飞舞在我的梦里吧!
【杨花的散文集节选】相关文章:
3.东门之杨
4.杨育才的英雄故事
6.杨姓祠堂楹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