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牛郎织女相会的日子,我和父亲,受石总编的邀请,和县电视台同期声栏目的记者一行七人,走访了官寺。
官寺位于西华镇以西,隶属阳关社管辖,全村有53户人家,在关山脚下,算是一个大村。据记载,官寺是秦始皇祭天路过歇息的地方。对于这里的传说,早有耳闻,只是一直没有机会去探访。9点钟,坐上电视台的车向县城以西驰去。一路上,新城区被林立的高楼、田园的翠绿、连绵的山脉点缀的分外壮观。进入西华镇,色彩更加丰富。只见田野里一块黄、一块绿,就像一块块宝石镶嵌在黄橙橙的土地上。那些洋芋花儿开着紫色的小花,虽然朴素,但也美丽。熟透的麦子,颗粒饱满的笑开了花,在灼热中发出了金灿灿的光。收割的季节,也是农家人最忙的季节,只见田野里忙碌的身影在热浪的麦田里收割,让我感叹农民的艰辛和不易,真正感受到唐代诗人王绅的诗歌:“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思想内涵。远离用钢筋混凝土浇筑的笼子,进入翡翠般的世界,让我胸臆豁然开朗,感受到了少有的爽快。汽车进入乡村,虽然道路渐渐狭窄,但水泥马路很平坦,转弯绕梁,一路过西源、涧迟、阳关,不一会儿,便来到了官寺。
走访官寺
进入村庄,一幅田园生活气息映在我们眼帘。一座座青砖红瓦的屋舍,朱红铁大门在绿色中生机盎然,庭院花团锦簇,鸟语花香,让我感受到党的富民政策给农民带来的实惠。但也有不少土坯房,孤独、残破地静立村落,给人以古朴、沧桑之感。村头巷尾,牛儿哞、哞,狗儿汪、汪欢迎着我们这些不速之客。在一庭院前下车,被乡村淳朴的气氛包围着。路遇一老者,见到父亲便热情地说:“你是老毕吧!这么多年了,你还那么罡气”。父亲幽默地说:“呵呵!都八十多了,那敢和你七十的比……”听说父亲此行的来意,那位憨厚的老者说:“可惜今天心跳的厉害,要挂针,不然我就带你们去遗址看看。”在一位妇女的推荐下,由她的儿媳带我们去找另外一位老者,可惜紧闭的大门挂着铁锁。那位年轻的小媳妇又带着我们来到了另外一户人家,听到我们的来意,老人非常热情地和我们一一握手。经自我介绍才知这位老者姓李名忠富,七十有三。高高的个儿,看起来很利落。老者很热情,非拉我们去他家歇息,但被大家婉言谢绝,最后在一颗槐树下的石头上坐下,老人便和大家攀谈了起来。二位漂亮的女记者忙的拍摄,留下了采访中的点点滴滴。父亲问他:“你的老根是这儿的吗?”老乡说:“不是,前四五辈是张家川人,由于家庭贫寒一路逃荒在此,便安家落户一直到我这辈”。当父亲问他知道官寺的传说吗?他憨憨地说:“过去搞土改的时候,在这里挖到过一些瓶瓶罐罐,残砖残瓦,感觉没啥用,就没有在意,后来才知道是祖先留下来的文物,感觉很可惜。“他又接着给我们讲了一个故事。说在六十年代末修梯田的时候,一个农民挖出了一口大钟,这人不知咋处理,便跑到村里叫人,当大家跑的地里一看,那口大钟却不翼而飞了。从那时起,大家就认为这地方有神灵,一些神话也就被活灵活现地传开了。父亲说:“你知道挖钟的地方叫什么地方吗?”他说:“听祖辈们说好像叫鸿濛寺,听说当时那里的房子很多,朱门碧瓦,很气派。”随行电视台台长石编问:“你可以带我们去看看吗?”憨厚淳朴的老李欣然同意。此时队长也从地里赶回来,带着我们去看古遗址。
古遗址在村以北,汽车穿越村庄,向北车驰去。路是土路,而且道路很狭窄。队长在前面开着三轮车带路,我们的车紧跟其后,时不时被路边的蒿草拍打着车身。透过过车窗,老李指着一块东北方向的一个土包包说:“你们看,那个地方就是过去放哨的地方。那时候土匪多,放哨的一看土匪远远而来,便把早已准备好的木棍用石块支好,待土匪靠近,抽出石头,那些木棍就横七竖八的砸向土匪,这些做法都是祖辈传下来的的,虽然古老,但也保护了咱的家园”。看着老李说的津津有味,我们也被感染了,是啊!随着时代的发展,一些古老的传说已经开始失传,挖掘和保护地方文化遗产,也是我们的一份责任。在曲里拐弯的山路上行程大约十几分钟,来到了一个很宽阔的山洼下车。老李指着南边的一块平坦的空地说:”就那个地方。“我们顺着手指的方向望去,前面啥也没有,只有一望无垠的田野。老李便在前面带路,我们紧随其后,向遗址走去。
行走的这块地是麦田,刚收割完麦子,麦杈不时扎的脚很痛。深一脚,浅一脚来到了鸿濛寺的遗址。如今的鸿濛寺已经随着岁月的变迁一去不复返,留下的只是一块块长满庄稼的地散发出幽幽的清香。地里时不时出现几块灰色的瓦砾,眼观这些瓦砾,比一般瓦砾厚很多,掂在手里沉甸甸的。听队长介绍说,这里的瓦砾砖块很奇怪,只要谁家搬回去铺路砌墙。谁家就灾难不断。所以,这里的砖瓦石块一般没人去捡,都怕引来灾祸。我们走向一堆瓦砾石块,静观眼前的残砖碎瓦,依稀还能看见用石块砌筑的墙基。已经在研究“回中宫”的父亲捡起一块罐的边缘残片,颜色依稀可见,纹理清晰。父亲说这块残片应该是东汉后期,因为,西汉时期,佛教才由印度引进中国,建寺修庙应该是是进入东汉才开始的,而且这里是古丝绸之路的必经之路。父亲继续说:“据史记和华亭县志记载,明毁淫祠……四条镇什字路之鸿蒙寺,皆因憎道不法,轮诱民间妇女,嘉靖间事发,赦旨火花,今其遗迹尤存者。”他顿了顿继续说:“又在《华亭县志、民建》中记载;洪(既鸿)濛寺,在青林西什字路。清同治年间,又遭兵焚,大火焚烧数日,变成废墟,仅存遗址。解放后至七十年代尚存,砖瓦石块乱堆,残瓦瓷片遍地,至七十年代中期改土平田时埋入地下,仅留遗址。“那么这里到底是不是鸿濛寺?回中宫到底在哪里?这还是一个谜,还有待专家学者进一步挖掘、考证,才能揭开它神秘的面纱。
父亲面朝关山说:“上寺为最高处邓家源,中寺为官寺、下寺在王家沟。”“为什么叫上寺、中寺、下寺?”我迷惑地问父亲。父亲道:“所谓寺,就是过去官方外出时歇脚整修的地方,因为那时候皇帝出门都是大部队浩浩荡荡相随,而且是徒步,走一段路,必然要休整一下,所以把皇帝休息过的地方就叫寺,后演变为寺庙。”听到父亲的一番解释,我才恍然大悟,感觉历史文化的深邃和飘渺。
眺望浩瀚无比的天宇,层层叠叠的山峦,四面环山的青山被绿色装点的分外妖娆、俊美,宛若走进了人间仙境一般。一缕白云挂在纯净的蓝天上,那么悠然,深邃。官寺在历史的烟尘中走过了几百年的历史,如今还有多少故事沉寂在荒尘古道,云烟之中,何时才能让历史还原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