鲧禹治水课文主要内容

时间:2021-08-31

  《鲧禹治水》是一个流传千古的传说。大禹的精神是可贵的,作为中国古代的神话传说,也是极具典型性的。以下是鲧禹治水课文主要内容,欢迎阅读。

  《鲧禹治水》

  上古时代,中国闹过一次大水灾。那时,大地一片汪洋,庄家、房屋都被淹没了,人们只好逃到山上或树上去。因为缺吃少穿,饿死、冻死的人很多。人们苦苦哀求天帝,祈求他斥逐洪水,可是天帝毫不理会。

  一位叫鲧的天神非常同情人们的悲惨遭遇,决心想办法帮助人们治理洪水。

  鲧知道要治理洪水,只有偷出天帝的宝物——息壤(rǎng)。息壤是一块几尺见方的黄土块儿,只要把它放在地上,说一声“长”,他便会迅速扩大,驱走洪水,露出陆地。鲧探听到了秘藏息壤的地方以后,就请神鸟带路,请神龟挖洞,偷出了息壤。鲧把息壤放在地上,说一声“长”,果然,息壤马上几里、几十里、几百里地伸展开来。洪水慢慢被赶退了,陆地重新露了出来。逃到山上、树上的人们重新回到了陆地,准备盖房子、种庄稼,重建家园。

  可是,天帝很快就知道鲧偷走了息壤。他大发雷霆(tíng),派火神祝融杀死了鲧,夺回了息壤。这样一来,洪水又重新泛滥开来,人们又陷入灾难之中。

  鲧虽然死了,但他的尸体过了三年也没有腐烂。一天,忽然一声巨响,鲧的肚子裂开了,从里面钻出了他的儿子——大禹。

  大禹同父亲一样,有一颗善良的心。他决心继承父亲的遗志,治理洪水,完成拯救人类的事业。

  大禹走遍了山南海北,摸清了地形和水的走向等情况,决定用导引洪水入大海的方法来消除水灾。

  治洪工程开始了。大禹亲自拿着镐(gǎo)头,率领成千上万的人挖渠开山,疏通河道。曾经帮助鲧偷取息壤的神龟也来帮忙运送土石;神力很大的应龙也用坚硬的尾巴在地上划出深沟,来导引洪水。

  在治水过程中,最艰巨的工程是开凿龙门。龙门是一座大山,高高地横在黄河当中,挡住了奔腾直下的河水的去路,河水只好绕道从山脚下一条狭窄的河道穿过。每当水量增大时,河水就四处横溢,泛滥成灾。大禹不怕辛苦,不畏艰险,带领人们一点儿一点儿地开凿。夏天,烈日当空,山石被晒得滚烫,大禹汗流浃(jiā)背,仍然不停地干着;到了晚上,还要对付毒虫猛兽的袭击。冬天,北风呼啸,天寒地冻,大禹一镐一镐地挖着冻得坚硬的土地,手都磨出了血泡,可他毫不在乎,稍稍休息一下,又干了起来。为了治水,大禹还曾经“三过家门而不入”。人们都被感动了,在大禹的带领下,齐心协力地干着。冬去春来,整整花了五年的时间,巨大的龙门山终于被劈开了一个大口子,河水顺畅地流向了大海。看着滚滚流去的河水,人们个个兴奋不已,围着大禹欢呼雀跃。大禹的脸上也露出了笑容。

  就这样,大禹带领人们,由南到北,由西到东,经过十三年的苦战,终于疏通了河道,治服了洪水。人们重新返回家园,过上了安定幸福的生活。人们非常感谢、敬佩大禹,便一致推举他为治理天下的君王。

  教学目标

  1.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会认3个字,会写5个字,掌握“一片汪洋、息壤、大发雷霆、滚烫、汗流浃背”等词语,理解词义。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整体感知,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理清文章的脉络。

  4.学习课文第一、二部分,了解鲧治理洪水的原因、方法及结果。

  教学重点

  1.学习生字新词,理清课文脉络。

  2.了解鲧治理洪水的原因、方法及结果。

  教学难点:掌握理清文章脉络的方法和“壤、浃”等字的字形和写法。

  教学准备

  1.生字词语卡片。

  2.洪水泛滥、人们深受灾难的视频或图片。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观看视频或图片,激情导人

  1.教师播放或出示洪水泛滥、人们深受灾难的视频或图片,学生认真观看。

  2.说说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生:我看到洪水冲毁人们的房屋,真是太可怕了!

  生:我看到人们在洪水中挣扎,有的被冲走,有的活活淹死,洪水真是太无情了。

  生:我看到洪水淹没了庄稼地,人们的辛苦劳动都白费了,这样下去,人们不是被淹死,也要饿死了。

  ……

  3.教师小结导人:是啊,这可怕的洪水灾害一直以来都威胁着人类的生命与财产安全。传说远在上古时代,人们就深受洪水灾害,在与洪灾抗衡的过程中,上演了鲧禹治水的故事

  4.教师板书课题:鲧禹治水。

  5.齐读课题,理解课题,认识人物。

  ⑴鲧:是传说中的一位善良的天神。

  ⑵禹:即大禹,是鲧死了三年后,肚子裂开而钻出的一个孩子,也就是鲧的儿子,后来成了一位治理天下的君王。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认真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找出生字新词,读读记记,并联系上下文或借助工具书加以理解。可同桌或小组共同完成。

  3.给各自然段标上序号,并画出不理解的词句,四人组成一个学习小组交流解疑。

  4.想想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

  三、自学反馈,交流互动

  1.分段指名轮读课文。

  2.集体评议,及时纠错正音。

  3.教师强调字词难点。

  ⑴字音:“壤”声母是r,读第三声。

  ⑵字形:“壤”右半部分笔画多,书写时各个笔画要对齐写紧凑,注意有下方有三个横。

  形近字:禹( ) 旺( ) 壤( ) 汤( ) 陕( )

  寓( ) 汪( ) 嚷( ) 烫( ) 浃( )

  ⑶词义:

  汪洋:形容水势浩大的样子。

  息壤:是传说中天帝的一件宝物,是一块几尺见方的黄土块儿,只要把它放在地上,说一声“长”,它便会迅速扩大,驱走洪水,露出陆地。

  大发雷霆:比喻大发脾气,高声训斥。

  泛滥成灾:江河湖泊的水溢出,形成灾害。

  汗流浃背:浃,湿透,汗水湿透了背上的衣领。形容汗出得很多。

  4.齐读课后“读读写写”及“词语采集”中的词语,加以识记。

  5.提出小组交流后仍不能解决的词句疑点,全班交流。

  6.指名说说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这篇课文讲述的是上古时代,鲧与禹父子两代人为了消除水灾,让人们免受洪灾之苦,想尽办法,历尽艰辛治理洪水。鲧借助神力偷出天帝的宝物——息壤用以赶退洪水,却付出了生命的代价;大禹继承父亲鲧的遗志,率领人们挖渠开山,疏通河道,最终用引洪水入大海的方法治服了洪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