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的学问阅读答案

时间:2021-08-31

  ①“平”字,意味深远,很多字与它相联组成的词语,都是人们向往和追求的目标,代表着事物存在和发展的理想状态。

平的学问阅读答案

  ②先人造出的“平”字,最早反映的可能是人们日常生产生活中常见的现象。例如把非山非丘非沟壑之地叫平地;看到水总是向低处流,注入湖泊之后水面是最平的。类似的现象反复出现,于是逐渐地在生活和劳动中就有了平坦、平道、平川、平台、平原、水平、水流平缓、风平浪静、土地平整之类的词语。再如,在劳动生产有了剩余之后,就开始有了易物交换,交换中就要体现等量和公平,“平”就有了衡量标准的意义。再后,人们把这种日常生活中形成的“平”的概念,引申扩展并运用于社会和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

  ③春秋时期的老子和孔子,都曾把“平”用于表达理想社会的标准。老子说:“执大象,天下往;往而不害,安平泰。”他这几句话的意思是,国君只要遵守“大象”这个“道”,就无往而不胜,就天下归顺,就能让人民过上安宁太平的生活。孔子后半生聚徒讲学,对弟子们讲了那么多,归根结底是教人如何“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④在劳动生产和日常生活中,“平”字的应用更为广泛。人们把日来月往叫平日、平时,把无大灾大难、顺顺当当、尚得温饱的日子叫平安、平顺、平康。人的心情舒畅、踏实、无怨无悔,叫心态平衡或平舒、平实。处事宁静,不急不躁,论事公允,叫平心静气,平心而论。邻里亲友和睦相处,常来常往,不分贫富高下,叫平等平交,平起平坐。为官者不摆官僚架子,对人态度和蔼,使人容易接近,叫平易近人。大夫“望闻问切”之后,说很好,脉象属平,叫平脉无病。如果有病,经大夫治好了,恢复了原来的健康状态,叫平复,如此等等。

  ⑤就人类和自然界的关系而言,也需把握“平”的理念。自然界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人既要向自然界索取生产生活中所需的各种物质,又要“知足知止”,防止滥开发土地,滥挖掘矿物,滥砍伐森林,滥捕杀珍禽动物,以避免土地沙化、物种灭绝、自然生态破坏、水旱地质灾害频发的严重后果。这就是说,对自然界的开发要有个“度”,这个“度”就是“平”,亦即把开发与保护、索取与使之再生、今世利用与永续利用兼顾周到,保持生态的平衡。失去了这个平衡,人和自然的关系就不和谐了、不友好了,最终受害的还是人类自身。

  ⑥由此可见,与“平”相连的是一个庞大的字的族群。这个族群体现着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它渗透在历代中国人心中,鼓舞着人们为追求平等、和平、公平正义而努力奋斗。

  ⑦“平”是一切事物存在和发展的最佳状态。自然界、人类社会、人的心态思维的各种事实都证明,平则公,平则正,平则稳,平则安,平则顺,平则和,平则明等等。一切事物都有趋平性,追求平衡性,向往自身存在和发展的最佳状态。

  ⑧“平”也是对立统一规律的科学体现。具体表现有多种情况,可能是互相依赖、互相联合、互相渗透、互相融洽,也表现为矛盾双方的互相转化。自然万物、社会生活中的各种关系、人的心态思维中的矛盾现象,都是在不平到平、平了又发生不平、不平后再追求平,这样循环往复中前进的`。每循环一次,“平”的程度就提升一个层次,永无止境。

  1.句子理解。第①段说,“平”字“代表着事物存在和发展的理想状态”,这种“理想状态”是怎样的?请用文中的话回答。

  2.内容分析。在人类和自然界的关系中,怎样把握“平”的理念?

  3.文意把握。“由此可见”的“此”指代的是哪些内容?请加以归纳。

  4.写法特点。本文的段落很完整,请简要总结一下本文段落的特点。

  5.写作拓展。学习本文,以“‘和’的联想”为题目,写一篇文章,不少于600字。

  参考答案:

  1.平则公,平则正,平则稳,平则安,平则顺,平则和,平则明等。

  2.人类对自然界的开发要有个“度”,要把开发自然与保护自然兼顾周到,保持生态的平衡。

  3.(1)先人造出的“平”字,最早反映的可能是人们日常生产生活中常见的现象。(2)春秋时期的老子和孔子,都曾把“平”用于表达理想社会的标准。(3)在劳动生产和日常生活中,“平”字的应用更为广泛。(4)就人类和自然界的关系而言,也需把握“平”的理念。

  4.每段都在第一句点明段旨,然后全段都围绕这个段旨来阐述,每个段落的意思很完整,这样段段完整,全文结构也很完整清晰。

  5.略。

【平的学问阅读答案】相关文章:

1.《平的学问》阅读题及答案

2.《怀疑与学问》阅读答案

3.《学问与智慧》阅读答案

4.《梳头的学问》阅读答案

5.《学问与情怀》阅读答案

6.学问之趣味阅读答案

7.学问之兴趣阅读答案

8.梳头的学问 阅读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