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饮酒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
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问题】
(1)陶渊明的诗语言平淡但意境醇美,请结合具体词句品味。(2分)
(2)理解“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中的“真意”,并分析一下陶渊明内心情感。(3分)
【参考答案】
(1)如“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如同口语,不见丝毫修饰。这自然平淡的诗句又展现了醇美的意境诗人悠闲地在篱下采菊,抬头看见南山的美景,口语的平淡和诗意的醇美和谐地统一起来,形成陶诗平淡醇美的艺术特色。
(2)“真意”指的是从自然景物中领悟到得人生自然之理。(1分)表现了作者鄙弃官场黑暗,对闲适生活和自然风光的喜爱。(答出“田园生活”或“自然风光”即可)(2分)
下面这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饮酒(其八) 陶渊明
青松在东园,众草没其姿。凝霜殄异类,卓然见高枝。连林人不觉,独树众乃奇。提壶抚寒柯,远望时复为。吾生梦幻间,何事绁①尘羁。
【注】①绁:捆绑,束缚。
(1)请结合有关诗句,简要分析“青松”的特点。(4分)
(2)从整体上看,诗人运用了哪些方式抒发自己的情感?请简要分析。(4分)
参考答案:
14.(8分)(1)①青松不屈服于逆境,生命力顽强,生在“东园”,且被众草掩没,但后来“卓然见高枝”;②在凝霜之中,青松卓然独立,不畏严寒;③青松外形伟岸挺拔,与众不同(或“独树一格”“特立独行”等均可),比成片的树林更能引起人们关注。
评分标准:答出2点并结合具体诗句,可得满分。
(2)前六句诗人托物言志,将感情寄寓在青松之中,表达出自己坚贞不屈、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品性;后两句诗人直抒胸臆,抒发了人生苦短、不愿被世俗的尘网束缚的感慨。
饮酒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1.找出下列句中加粗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结庐在人境(建造)问君何能尔(这样,如此)
B.心远地自偏(偏僻)采菊东篱下(篱笆)
C.山气日夕佳(傍晚)飞鸟相与还(结伴)
D.此中有真意(真心实意)欲辨已忘言(辨别)
2.选出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第一、二句以平易的语言直接道出作者对幽美平静的田园的喜爱,对车马喧嚣的官场的厌倦。
B.三、四句采用问话的形式,借饮酒人之间的对话来表现作者对超尘脱俗境界的追求。
C.五至八句描写田园的美好景色,用菊花、南山、山中晚景、归林飞鸟构成一幅大自然的美丽画面,表现出作者陶醉于其中的悠闲自得的心情。
D.这首诗是《饮酒》二十首中的第五首。全诗景、情、理融为一体,意境深远含蓄,语言朴素自然。
3.陶渊明是_____________时代的山水田园诗人。这首诗写作者隐退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心情。
参考答案:
1.D(真为真实人生的真正意义或人生真谛。)2.B3.东晋安贫乐道悠然自得
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4分)
饮酒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1)诗中的心远一词是什么意思?在诗中有何作用?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2)这首诗在艺术上情、景、理三者浑然交融,就这个特点作简要的分析。
参考答案:
12、(1)心灵超脱尘世。诗眼(关键)。
(2)情:恬淡安宁与世无争。景:菊、山、飞鸟、落日理:要感受自然乐趣必须心灵超脱世俗。
饮酒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南山,即庐山,当时是佛教、道教云集的胜地。
9.这首诗把记叙、描写、议论、抒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请选这四种表达方式中的任一种,作简要评析。
解析:结合诗句和手法分析作者是如何记叙、如何描写、如何议论、如何抒情的即可。
参考答案:一、二句记叙,概括写出诗人的生活环境,第二句揭示的情境对于第一句是极少的例外,所以用而字作坚决的转折。三、四两句议论,以自设宾主的设问方式揭示出心志淡远是在人境中独享安闲的缘由。五至八句细致地描写采菊的过程,并以所见写心境,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中自有悠然的心境。收尾两句抒发感情:忘言中渗透出诗人对隐居生活的由衷喜爱。
10.历来论者对这首诗的第六句持不同见解:有认为悠然见南山好的,也有认为悠然望南山好的。请简要地谈谈你的看法。
解析:要分析出见或望独特的表达效果。可以结合作者的动作或感情去分析。
参考答案:见字好。见更能显示出诗人采菊时,未留心、不经意间与庐山美景猝然相遇的悠然情态,从而表达出诗人悠然、淡泊、超脱于尘杂之外的情愫,自然真切。
望字好。望表示有意识地凝目眺望,更能寄托诗人对僧道云集的庐山胜地的向往,是诗人隐逸思想的真实外化,体现着艺术形式服从于思想内容的创作原则。
回答问题。(12分)
文侯①与群臣饮酒,乐,而天雨,命驾将适②野。左右曰:“今日饮酒乐,天又雨,君将安之?”文侯曰:“吾与虞③人期猎,虽乐,岂可无会期哉!”乃往。
韩借师于魏以伐赵,文侯曰:“寡人与赵,兄弟也,不敢闻命。”赵借师于魏以伐韩,文侯应之亦然。二国皆怒而去。后知文侯之意,皆朝于魏。魏由是始大于三晋,诸侯莫能与之争。
使乐羊伐中山④,克之,以封其子击⑤。文侯问于群臣曰:“我何如主?”皆曰:“仁君。”任座⑥曰:“君得中山,不以封君之弟而以封君之子,何谓仁君?”文侯怒,任座趋出。次问翟璜,对曰:“仁君也。”文侯曰:“何以知之?”对曰:“臣闻君仁则臣直,向者任座之言直,臣是以知之。”文侯悦,使翟璜召任座而反之,亲下堂迎之,以为上客。
(选自《资治通鉴》)
【注】①文侯:魏国君主。②适:到……去。③虞:古代管理山泽的官。④中山:中山国。⑤击:文侯的儿子魏击。⑥任座:人名。
【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1)文侯应之亦然( ) (2)皆朝于魏( )
(3)克之,以封其子击 ( ) (4)使翟璜召任座而反之( )
【小题2】请用“/”给下列句子划分节奏,画两处。(2分)
韩 借 师 于 魏 以 伐 赵
【小题3】翻译下面的句子。(3分)
吾与虞人期猎,虽乐,岂可无会期哉!
【小题4】文章叙述了关于文侯的哪三件事?请概括回答。(3分)
答案
【小题1】(1)这样(2)拜见、朝拜。(3)战胜、攻破(4)通“返”,返回
【小题2】韩/借师于魏/以伐赵
【小题3】我事先与管理山林的人约好打猎,饮酒虽然快乐,但怎能失约呢?
【小题4】(1)魏文侯守信赴约(2)魏文侯和解韩赵矛盾(3)魏文侯迎任座为上宾
解析【小题1】
试题分析:“文侯应之亦然”中“然”是这样的意思,“皆朝于魏”中“朝”是拜见、朝拜的意思,“克之,以封其子击”中“克”是战胜、攻破的意思,“使翟璜召任座而反之”中“反” 通“返”,返回的意思。本题虽然考的是一些常见的实词,但考生也要注意辨别实词在不同的句子中的含意。这就提醒考生在平时的文言文学习当中,一定要特别注意对文言实词的`积累,以便考试时能够得心运手。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小题2】
试题分析:读清句读,正确停顿是诵读文言文的要求之一。读是语言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而句中停顿,特别是文言文中的阅读停顿是阅读能力的重要体现。有以下六种情况注意停顿:主谓之间要停顿;谓宾之间要停顿;谓语中心语和介宾短语之间要停顿;“古二今一”之间要停顿;关联词后面要停顿;总领性词语后面要停顿。因此,本句可以这样来划分句子的节奏:韩/借师于魏/以伐赵
考点:理解或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小题3】
试题分析:本题的翻译,句中的“虞人、期、虽、岂”等,都是重要的采分点,关键是要注意对译。翻译一般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根据语境,做到文通字顺。因此,此题可以翻译为:我事先与管理山林的人约好打猎,饮酒虽然快乐,但怎能失约呢?
考点:理解或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小题4】
试题分析:考生在备考前应该掌握一些分析文章内容的方法,一般情况下,文章的内容,我们可以从题目、文章的开头与结尾、中心的过渡段落、关键语句等方面去着手分析。因此,在认真阅读原文后,可以知道,文章叙述了关于文侯的三件事是:(1)魏文侯守信赴约(2)魏文侯和解韩赵矛盾(3)魏文侯迎任座为上宾。
考点:理解文言文内容要点。能力层级为理解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