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类霜天竞自由——《沁园春·长沙》教学后记

时间:2021-08-31

  引导语:小编收集了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教学后记,欢迎大家阅读与借鉴。

  “让我们追随伟人的足迹,想象自己驻足橘子洲上,放眼远眺,侧耳倾听,用心触摸伟人的情怀,用笔记录自己的感受,写一篇小习作《漫步橘子洲》吧。”话音一落,看到学生们脸上洋溢着期待的神情,我欣慰地笑一笑——又是一节成功的课......

  第二天课上,大家把自己的小作文摊开放在桌上等待交流和点评。

  “沿着你的足迹,我漫步在橘子洲上,每走出一步,我都更加充满自信,斗志昂扬。现在的我,风华正茂,相信未来的我,也能够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我们正如你眼中充满希望的太阳一般,有蓬勃的年轻的力量,自信的乐观的豪情,奔放的强劲的霸气,珍惜风华正茂的青春年华,树立独到而正确的人生观,用耀眼的思想火花写出激浊扬清的文章,梦想未来,以年轻人的诚与美去谱写属于我们的篇章。”

  多么美妙的文章,多么积极的情绪,这一刻学生的激情完全被点燃,他们按照我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配合着我的课堂。

  忽然小A站起来,“老师,我有不同的想法。”

  “说吧,你怎么想的。”我很轻松的回应。

  “我不懂,你是如何在这景象中看到了‘万类霜天竞自由’?我仿佛看到了曾经在橘子洲头的你,你得了民心,得了天下。然而你却为何犯下如此严重的错误?你燃起了中国革命的烈火,却为何不能适可而止,险些将整个中国烧成一堆灰烬?

  这是怎么回事,小A平时沉默寡言,今天竟然语出惊人,看着同学们露出诧异的表情,我一时不知所措。而小A丝毫不为所动,继续着“高谈阔论”。

  胜利冲昏了你本来就足够自信的头脑,使你的自信变为盲目的自傲,你的霸气使你无法控制自己。于是你开始独揽大权,排斥异己,好大喜功,无视人民,你背离了民主的初衷,发动了“大跃进”“文化大革命”,使世界称你为“独裁者”、“暴君”。使中国经济倒退了数十年,使中国人民的人权受到了无情的践踏,给国际共产主义事业蒙上了一层阴影……”

  好一个小A,看不出来,居然发表这样有悖全民意识的言论,小小年纪,竟然对万民景仰的领袖大放厥词。我决定好好教训他一下。

  “小A,你才读过几本书,知道几件事,全国人民爱戴的领袖也容你随意诋毁?”

  小A对我的质问早有准备,“主席七分功三分过这早有定论,人非圣贤,有过错还不能说吗?”

  “我们是在感受伟人的胸襟气魄,壮志豪情,要用积极的态度来影响自己,这才是写作这篇作文的目的。你的观点不仅太偏激,而且还夸大其实。”我开始给他上大道理。

  “您说的我懂,可是您布置作文时说‘写下自己的感受’,还告诉我们写作要‘情动而辞发’我写的就是自己最真实的想法,最真实的情感,这样写不行吗?”小A反问我。

  好啊,让我钻自己设计的“圈套”。一番对话让我反倒冷静了下来,没有气愤,没有责备,有的只是老师惯用的撒手锏,“好吧,你说得不无道理,咱们各自保留意见,下课后你找我继续探讨吧。”

  我说的是你找我,当然了我是不想跟你纠缠不清的,如果你不找我,我也落得个自在。我暗自为自己的小伎俩洋洋自得。

  课堂没有受到什么影响,继续按照我的“设计”发展下去。

  中午休息时,小A“如约”出现在他不常出现的办公室,这倒让我有些“疏于防范”。不过坐定之后,谈话还是在异常平和中进行着:

  “说说你的想法吧,怎么会有这样的言论?”

  “其实我知道您让我们写什么,而且那种感觉我也有,只不过大家都在人云亦云,您不觉得枯燥吗?我想反正也是自己班同学交流,就说说真实的想法,又不是考试,不至于说我思想不健康,给个不及格。”

  看来小A是有备而来,说得头头是道。我干脆放下老师的架子,跟“最真实的学生”聊聊天吧。

  “你看过主席的传记吗?”

  “美国人R•特里尔写的我看过,很客观,我了解了很多不为人知的事情,所以才会有那些想法。”

  “原来是这样,那么你觉得主席真像你上课说的那样是‘独裁者’或者‘暴君’吗?”

  “倒没那么严重,不过中国发展的滞后他有不可推卸的责任。看看日本,二战的战败国,现在是顶尖的发达国家,走在世界前列,这不能不让人痛心。所以我想到了是领导人的决策有问题,学这首诗时,我忽然发现,主席盲目的霸气,早在游橘子洲时便已体现。甚至中国上世纪自二十年代至七十年代近五十年的历史,从一首诗中便可预知。”

  小A有条不紊的发言,让我看到一名高中生成熟又略显稚嫩的一面。他们关心国家,有高昂的爱国激情,对时事有自己的见解;但是由于涉世不深,阅历尚浅,对阅读的书籍又一知半解,所以难免看问题会先入为主,不能客观、全面的分析。不过这也符合这一阶段的学生身心特质。

  我很高兴学生能够敞开心扉与我交流,于是我们的话题更加海阔天空,由古及今,从中到外。中午的时间很快就过去了,结束谈话时,小A认真地跟我说:“您放心,类似的想法以后我保证不在课上说了。”

  “保证不在课上说了。”多么刺痛老师的一句话,有真实的想法,不在课上说;那么课上回答问题说的都是什么呢?是老师按照教学目标为学生预设的答案吗?学生知道要回答什么,不能回答什么,多么可怕的课堂啊。这到底是老师指导学生,还是学生在引导老师。这就是新课改下的语文课堂吗?

  我需要反思:一节课按照三维目标设计,知识、能力、过程、方法都能达到,而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一定是设计的结果吗?出现了背离,究竟还是不是新课程;注重自主探究,注重个性张扬,要不要肯定独特的答案;鼓励全面客观的分析问题,怎样引导才能让学生真正认清问题的实质。这些都需要在后面的教学实践中不断摸索。

  通过这样一节课,我也很受启发,学生不是随意拨弄的玩物,他们有思想,有情感,有观点,甚至有主见。多给学生一些空间,让他们说心中所想,写心中所悟,让答案丰富起来,该是多么令人向往的课堂啊。

  这需要老师做出更多的努力,在备课环节更加精心,预设可能出现的问题和另类的答案,思考对策,思考引导的方法。课上鼓励不同见解,不随意扼杀学生的思想,借助非课堂空间积极沟通,及时调整,应该能够促成符合学生需要的课堂。

  现在想想当时的情景,如果我能够考虑到学生可能会有不同的意见,甚至是偏激的言论,在备课环节上,认真熟悉一下我国各阶段的社会背景,准备一些主席的生平事迹材料和他关心民生,体恤劳苦大众,憧憬国家建设,纵论世界风云的诗词名篇,那么在小A抛出观点时,便可以轻松的应对,而且还可以达成对全体同学的教育目的。

  另外即使学生的观点再偏颇,老师也要以倾听者的姿态认真聆听,这样既保持了教师的风范,也有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愿意在课堂上发表意见,这才是我们期待的新课程理念下学生自主精神的极大发挥。我想如果每一节课都能有如此充分的准备,到那时,我们的教学才真正可以形成“万类霜天竞自由”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