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李商隐的爱情诗

时间:2021-08-31

浅析李商隐的爱情诗

  李商隐的爱情诗不仅是唐代爱情诗的奇葩,在历代文人爱情诗中也要算是杰作。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浅析李商隐的爱情诗,欢迎阅读。

一、李商隐的爱情诗具有一种意境深邃的朦胧美

  李商隐的爱情诗十分注重创造一种怅惘迷离、冷峻含蓄的朦胧意境。诗意含而不现, 蕴意深广, 从而引发读者无尽遐想,千回百转,回味无穷。尤其是他独创的“无题”诗或类似的诗篇, 寄托深邃高远, 情致缠绵悱恻, 篇章华丽细密, 大都具有朦胧的意境。

  如“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蓬山”是神话传说中的一座仙山,“青鸟”是西王母的使者,这里即以蓬山为对方居处的象征,而以青鸟作为抒情主人公的使者出现。此情此景,前途渺茫,与爱人会合无期,蓬山万里,青鸟难凭,但仍寄希望于使者――然而也深知这不过是无望中的希望罢了。诗句就这样笼罩在一片迷离的色彩中,令人怅然若失,又凭空增添了几分神秘和朦胧。

  又如《无题四首》之一:

  来是空言去绝踪,月斜楼上五更钟。梦为远别啼难唤,书被催成墨未浓。蜡照半笼金翡翠,麝熏微度绣芙蓉。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一万重。

  诗中抒发一位男子对身处天涯海角的情人的思念之情。首联说来已属空言,一去又成绝踪,待至梦醒后,已是月光斜照,五更钟鸣了。远别经年,会合无缘,夜来入梦,两人忽得相见,一觉醒来,却踪迹杳然。但见朦胧斜月空照楼阁,远处传来悠长而凄清的晓钟声。梦醒后的空寂更证实了梦境的虚幻。这里作者渲染出朦胧的意境,为主人公制造一种怀人思远空寂孤清的氛围。接着写他追忆梦中的情景,啼哭难唤,梦醒后在强烈思念之情驱使下奋笔疾书的当时,是不会注意到墨的浓淡的,只见烛光半笼,室内若明若暗,恍然犹在梦中;麝香微淡,使人疑心爱人真的来过这里,还留下依稀的余香,上句是以实境为梦境,下句是疑梦境为实境,写恍惚迷离中一时的错觉与幻觉极为生动传神。全篇围绕“梦”来写离别之恨。先从梦醒时情景写起,然后将梦中与梦后、实境与幻觉来糅合在一起,创造出疑梦疑真、亦梦亦真的艺术境界,最后才点明蓬山万重的阻隔之恨,与首句遥相呼应。这样的艺术构思,曲折突跌宕,有力地突出爱情阻隔的主题和梦幻式的心理氛围,使全诗充满朦胧恍惚的情怀。

  李商隐的诗其所以具有感伤情调、朦胧意境、表现其内心复杂的情绪,这与他一生的经历息息相关。

  李商隐生活在晚唐动荡不安、烽火弥漫的乱世。他出生于没落士大夫家庭,少年寒微。李商隐在仕途上经历坎坷,他的感情婚姻生活也非常不幸,他一生的遭际,扑朔迷离,如梦似幻,政治上的挫折,使他欲回天地之志而成虚;爱情上的追求,又总是“一寸相思一寸灰”;昔日昵交密友,旋即摧抑自己的势力;相濡以沫的妻子,又在盛年奄然去世。这一切使他常常被一种感伤、抑郁的情绪纠结包裹,这种感情基调影响了他的审美情趣。

二、李商隐的爱情诗含蓄蕴藉, 内涵丰富, 读来耐人寻味

  特别是他的无题诗(包括一些以篇首二字为题者),有些是单纯的爱情诗, 有些则是托美人、香草以寄寓个人遭遇, 使它具有了双重内涵, 有了更普遍的意义。这些诗体现了诗人对爱情、对事业、对人生的执著追求, 具有震撼人心的美感力量, 从而激起无数读者的共鸣。对此, 李商隐自己在《有感》诗中曾说:“非关宋玉有微辞、却是襄王梦觉迟。一自高唐赋成后, 楚天云雨尽堪疑。”即是说他写过以微词寄意的作品,也写有只写男女之情并无寓意的作品。冯浩在《玉溪生诗笺注》中也说:“自来解无题诸诗者,或谓其皆属寓言, 或谓其尽赋本事,各有偏见,互持莫决。余细读全集,乃知实有寄托者多,直作艳情者少。夹杂不分,令人迷乱耳。”冯浩的意见是正确的,对李商隐无题诗中的两种情况要作具体分析,不能以偏概全,一概而论。

  李商隐原本是有“欲回天地”的远大抱负,他关心政治,想挽救国家的颓局,无奈晚唐社会政治黑暗,加之宦官专权、朋党相争, 致使他没有干预朝政的条件,且成了牛李党争的牺牲品。理想与现实、希望与失望,形成了他内心的矛盾。时代的悲剧造成了他个人的悲剧,从而形成了他的抑郁心理。他的希望与追求、他的失望与悲哀, 便在爱情的描写中表现出来, 使爱情的歌唱与人生的感怀融成了一片,从相思的痛苦中透露出个人遭际的苦闷心声, 这就是写爱情诗有政治寄托的原因。试看他的《无题》(照梁初有情):

  照梁初有情, 出水旧知名。裙衩芙蓉小, 钗茸翡翠轻。锦长书郑重,局细恨分明。莫近弹棋局,中心最不平。

  冯浩说这首诗是“寄内诗。盖初婚后应鸿博不中, 闺人为之不平,有书寄慰”,似觉附会。但纵观全诗, 绝不仅仅是写一个女子对失去爱情的怨恨, 实在是含有诗人怀才不遇的感慨。她的“有情”、“ 知名”, 喻诗人早年成名和对理想的向往;少女的美丽容质,喻诗人的出众才华;女子多次寄书达情, 但不被看重,她的失恋,喻诗人政治上的失意。他多次上书令狐, 希求援引, 但终成泡影。最后从突凸的棋盘, 联想到政治斗争中的波折,感到自己就是政治棋盘上一颗随时会被吃掉的小卒, 强烈地抒发了心中的不平之气。他的《无题四首》中“ 何处哀筝” 一首寄意也很明显:

  何处哀筝随急管, 樱花永巷垂杨岸。东家老女嫁不售, 白日当天三月半。溧阳公主年十四,清明暖后同墙看。归来展转到五更,梁间燕子闻长叹。

  诗歌先从暮春三月美好的环境写起, 这时阳光明媚, 樱花盛开, 垂杨轻拂, 筝管相逐, 乐声悠扬。在这良辰美景之中, 贵族女子纵情赏游,及时行乐;而贫寒女子却无媒难嫁,自伤迟暮。这阳春三月、芳华将逝的情景, 丝管竞逐、赏心乐事的场面, 贵家女子得意美满的生活, 越发触动了贫家女身世孤独之感, 增添了内心的苦闷和哀怨, 故归来后“展转到五更”,为自己的朱颜薄命而感叹。在这幅对比鲜明的艺术画面中,更加突出了寒士的落拓不遇和显贵子弟的仕宦得意, 寄寓了诗人在政治上怀才不遇的感慨。对此, 清代薛雪在《一瓢诗话》中说:“此是一副不遇血泪, 双手掬出,何尝是艳作。” 一语道破真谛。   李商隐爱情诗中的诸多名句, 如“刘郎已恨蓬山远, 更隔蓬山一万重”、“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直道相思了无益, 未妨惆怅是轻狂”、“春心莫共花争发, 一寸相思一寸灰”、“晓镜但愁云鬓改, 夜吟应觉月光寒” 、“ 嫦娥应悔偷灵药, 碧海青天夜夜心” 等等, 似对爱情充满无限痴迷, 又似对个人不幸遭际的沉痛倾诉, 从而使诗句具有了丰富的内涵。正是这种超越字句本身的深刻内涵,才使带有不同感情的读者有了各自的认同。“ 一千个读者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情人必定认为是写情,政治家必定认为是寄意, 从而使李商隐的爱情诗获得了如此永久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