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琵琶行》课堂讲解

时间:2021-08-31

  导语:《琵琶行》,白居易“事物牵于外,情理动于内,随感遇而形于咏叹(《与元九书》)”的感伤诗。

 讲解

  老师一袭素妆旗袍,“闪亮”登场,其意似乎在提示:古代文学作品的教学,宜以庄重典雅的装束,拉近老师、学生、文本之间的距离。难得老师的用心,这样的亲和自然,的确营造出了一种学习古诗的氛围,看来以着装而体现出来的“肢体语言”,同样具有感动人的力量。

  录音朗诵的播放,把学生带进了白居易的《琵琶行》。读《琵琶行》,给人印象最深的,首先就是其中有声有色的“乐”,和“未成曲调先有情”的“情”。而优秀朗诵的录音,就能把这种“乐”与“情”绘声绘色地表现出来。稍有缺憾的是,老师让学生听录音时,要求学生边听边考虑:

  1、指出不准确的读音。

  2、整首诗的感情基调是什么?

  通过听录音品味“感情基调”这是不错的;但是,一方面要神往地跟着朗诵走进《琵琶行》,一方面却又要聚精会神分出心来专“听”不准确的读音,这样岂不因为分心而分散了“听”的专注,岂不“听”与“思”太不合拍?

  让学生专注于听录音,实际是调动“阅读期待”。听的过程,也是酝酿诵读的过程,学生在听的过程中跃跃欲试,他期待着像录音那样地诵读。问题往往在于,我们的老师,常常只是把听录音当作一个运用“多媒体”的形式、课堂教学中的一个必需“动作”。“形式”和“动作”完成后就又立刻回到老师的问题上来。这种“听”与“读”的完全分离,就从根本上泯灭了学生在期待中孕育出来的诵读激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