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的
体会恰当详略叙述和成功运用排比、对偶、夸张等修的表现力量,培养处理题材和运用修辞方法的能力。
理解木兰这个古代巾帼英雄的形象,学习古代劳动人民的爱国精神。
〖教学设想
1、这首诗以木兰代父从军为故事核心,在故事情节发展当中运用排比、对偶、夸张等修辞方法描写人物,刻画出了木兰这个古代巾帼英雄形象。课本就诗中的排比句、对偶句组织了课后练习。引导学生扣住故事情节的发展,分析诗篇对人物所作诸多描写的表现力量,把此种练习统一于人物形象分析当中,深刻理解木兰这个人物形象。
2、这首诗叙述评略得当。对此单独进行分析,以免影响分析人物形象的集中。
3、这首诗的语言富有民歌特色,刚健明快,引导学生注意朗育和背诵。这首诗安排两个课时进行教学。
〖教学重点
木兰代父从军的缘由,准备出征的急切,奔驰征途的思亲。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1、由教学过的现代诗歌,引到将要教学的古代诗歌,引出《木兰诗》(板书诗题)。
2、教师指出:《木兰诗》是南北朝时期北朝民歌的代表作品。这是~首民歌,是人民大众的口头集体创作,经过文人润色后用文字记录下来。民歌是可以歌唱的,这首诗最后四句是歌唱者对诗中主人公木兰的颂赞之辞。它叙述木兰代父从军的故事,刻画出木兰这个古代巾帼英雄形象。木兰成了家喻户晓的人物(板书:木兰)。木兰可能实无其人,我们用不着追究。读这首诗要注意两点:一是诗中有“互文”,意思是一联中的两句互相补充,须合解,正式名称叫“互文见义”,例如“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说的是,有些将军和壮士战死沙场,另一些将军和战士胜利归来。此类“互文”甚多,须用心发现。二是诗中的数字如十、十二、百、千等,无非是言其多,不能看作确数。这两种情况,不只是在本诗中有,在其他古代诗篇中也有。
3、要求学生参看注释,阅读诗篇,理解词义、句意、诗篇大意
4、出示小黑板,引导学生读准上面加点字的音,辨析一些字的形、义。
①机杼:Zhù,织布梭子。② 可汗:kè hán专用名词。 ③鞍鞯:,马鞍下的垫子。 ④辔头:Pèi,僵绳。 ⑤燕山:yān。 ⑥胡骑:jì,战马。 ⑦戎机:rǒng,军事。⑧朔气:Shuò,北方。 ⑨金柝:tuò,打更用的梆子。 ⑩著我旧时裳: Zhuó,穿。 ⑾傍地走:bàng,临近,临沂,此处引申为贴着。
5、教师范读全诗。引导学生认识这首诗的民歌特色。
(1)这首诗的开头和结尾有怎样的特点?
(开头是一幅生动的画面,用的是民歌中起兴 的手法;结尾赞美木兰,用的是比喻。)
(2)民歌中叙事常用的修辞手法有哪些?
①对偶,有“朔气”两句、“将军”两句。②排比,如“东市”一节“爷娘”一节;③顶真(联珠),如“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壮士十年归,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
(3)、关于“互文”的解释。
①“东市买骏马”四句,意思是紧张地备办鞍马,突出木兰的英雄形象,不是一个市场买一件可需之物。这是民歌叙事的特色,如果只说一处,则淡乎寡味,读几遍就能体味出来。
②“开我东阁门”两句,表现木兰对故居的亲切感,意思是,每间房子都要开了门过去坐坐,不是开了东阁门而不进去,却转身跑到西阁的床上坐着。
③“当窗”两句,意思是当着窗子,对着镜子,先理云鬓,后贴花黄。
④“将军”两句,前面已说过,无须重复。
四、引导学生划分这首诗的结构层次。
依据故事的发生、发展和结束,这首诗可以分为几个部分?各写出了什么?
学生回答,教师明确: 可以分为五个部分:第1、2段为第一部分,写出木兰代父从军的缘由;第3、4段为第二部分,写出木兰奔赴战场,概述十年战斗生活和胜利后归来;第5、6段为第四部分,写出木兰功成身退,返回家乡(入朝受赏,辞官回家);第7段为第五部分,吟唱诗歌的人赞美木兰。
如果有学生把前三段合为一个部分,或把第7段与前两段合为一个部分,也都有道理,应予肯定。
五、引导学生记诵
要领如下:要一边诵读一边思考,用心领会作者的意图。这一步关系到学生能否进入诗中的境界,因此教师必须在课前作精心准备,反复练习,使自己的诵读具有充分的感染力。下面讲几个要点,供教师参考。
①、前两段是情节的开端,可以读得平缓些。木兰答父问表现了忧国忧家之情,要读深沉些,至“愿为’调句转为坚定。
②、第3段第五节写出发前的准备,节奏要加快,力求突出木兰扬鞭策马的英雄形象;第2.3节要用抒情的语气读,节奏变慢,应注意的是,既要抒发主人公的思亲之情,也要表现她的战斗豪情。
③、第4段的基调是悲壮,读时头脑里要有“平秒列万幕”的视象,每两句作一气读,速度更慢——须知,十年艰苦作战的种种经历俱在其中。
④、第5段前一节,当由庄严转为热烈,节奏可稍稍加快;后一节是正意所在,要放慢节奏,读得亲切、和悦、朴实,使前后形成对比的色调,力求突出木兰的英雄本色——毫无居功之意。
⑤、第6段的基调是热烈、欢快,但节奏有变化:第1节节奏最快,要极力渲染喜庆的气氛;第2节节奏放慢,要表现木兰恢复女儿妆时轻松、喜悦的心情,本句应轻读,为高潮蓄势;第3节再加快节奏,着力表现伙伴的惊奇感。
⑥、第7段是歌者的赞辞,最后一句慢读,使有余韵。
六、留作业
1、背诵这首诗。2、翻译本文
第二课时 (讨论木兰的英雄形象)
一、 品味赏析
这首诗流传一千多年,木兰成为世世代代人们所景仰的英雄人物,原因在哪里?这堂课我们要在理解人物的基础上读出对人物的感情,对朗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判断对一个人该持有什么样的感情,先要了解他,了解他都说了些什么,做了些什么,心里又在想些什么。这么一个广受爱戴的女英雄,她身上一定有些什么东西是我们还没有发现的,擦亮灵魂的眼睛,从文里文外找一找感人的镜头,读一读精彩的片断。
1、生:木兰征战回家时,“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的情景很感人。(师:能不能具体点?)
生:我觉得此时她的父母一定年纪很大了,走路都颤巍巍的,还相互搀扶着出城迎接,他们盼望了这么多年,担心了这么多年,木兰回来,他们的心情一定很激动,边走边流泪。
2、生:我觉得木兰很不简单,不光是女同胞心中的英雄,更是男同胞心中的英雄,一个小女子,大胆地走向战场,克服了想家、思念亲人的情绪,与男儿一样过着艰苦的野外露营生活,立了大功,我觉得她很勇敢、坚强。(师:我觉得你的感受很细腻,注意到了一些细节性的东西。把表现木兰征途想家的段落给大家朗读一遍,好吗?)
3、生:木兰辞官还乡的事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她对爹娘是那样孝顺,为了孝顺,把一个女孩子最宝贵的青春留在了战场;为了孝顺,她舍弃许多人苦苦追求的荣华富贵,回家报答双亲养育之恩。
师:从大家的发言中,我感到大家与木兰又走近了一步。思考一下,木兰的生活理想是什么?
生:孝敬爹娘。过一个普通女子的耕织生活。
师:是的,这本是很容易实现的,可战争改变了木兰的命运,她必须为实现理想而走一段曲折的道路,为了更多的人能顺利实现自己的理想,她作出了非常人所能作出的牺牲。小结一下,木兰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
生:勤劳、孝顺、勇敢、刚强、机智、有短识、纯朴高尚。
师:这么多优点集中在她身上,她既是现实人物,又是劳动人民心目中理想的化身。
师:走进了人物的内心世界,理解了木兰的精神品格,我们才可能朗诵的好。齐读诗歌